其三,认真听课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我们在一堂课的课程安排上,由浅入深,通过前边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学习,最后剩下的疑问,必定是学生想去解决的,这时候再由老师讲解,学生必定会认真听讲,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能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其四,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学生知识反馈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的课堂留足十五分钟的时间,由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也就上当堂巩固。并且提前完成的同学,老师会当堂面批,提高作业效率,即使当堂不能完成批改,也会由小组长批改,并将批改结果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准备好课下培优补弱的方案。
其五,改正的习惯。督促学生建立错题集,当堂发现的问题,当堂改正,不拖拉,不滞留,将问题解决在发现之处,从而保证知识点的连接,为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做保障。
这些习惯,会让学生真正的乐学、好学,在成功中追求快乐,在快乐中追求成功!
第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针对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三,培优补弱。课堂上,我们对优生进行知识点特训,分层次设计题目,让优生吃饱,对于差生,我们实现一对一的帮扶,由学生教学生,保证后进生的辅导。其实我们培优补弱的主战场是在课外活动或者自习课,目前我们学校实行的导师制,将每一名学生承包给任课老师,实行一对一的辅导,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成绩,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第四,关注情绪变化,加强心理疏导:个别谈心,解决个体问题;开主题班会,解决共性问题;开展文体活动,缓解心理压力。
各位家长,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些家长只恨自己帮不上忙,常听到家长满脸歉意地对我说:“老师啊,我那孩子真是气死我了。我自己也没读多少书,什么都不懂,我那孩子就交给你们老师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河北有个偏僻的山村一位农妇把她的五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博士生。北京有一对教授夫妇却被自己的儿子杀害,他的孩子后来说:“其实我的父母很可怜的,他们到死也不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这些报刊杂志上的真实报道说明了培养孩子和父母自身的教育程度是不成比例的。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你们是无师自通的教育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要有家庭、社会的配合,这样由学校、社会、家庭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有利于他成长的环境。为此,我真诚的向在座的每一位家长提出几点建议:
1.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孟母三迁的故事相必大家都知道。所以我们必须为孩子创设祥和安宁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静心学习。不要过分娇惯孩子。我觉得过于娇惯孩子怕孩子吃苦,这是现在家长的共性。但您有没有想过,这样孩子眼前确实是不吃苦,不受累,不缺钱花,可是孩子缺少与困难抗争的经验和能力,将来遇到困难怎么办?面对竟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吃苦精神的人将来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吗?所以对孩子的零用钱家长要有所控制,我觉得这一点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做孩子的榜样。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做一些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事情,如在孩子学习时看电视,在孩子面前打扑克、打麻将,在孩子面前说脏话等。
2. 家长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比如说,我们在学校教育学生要懂文明,讲礼貌,孩子在家里时,家长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能达到一致性。再如,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网吧,但据我所知,还是有些学生带手机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放学和周末还是有一些学生会进网吧(有些学生为了上网吧中午不吃饭),甚至跟一些社会青年走得比较近。各位家长,如果您不放弃教育,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才。但是,现在社会上五花八门、乌七八糟的东西太多——电脑网络游戏,不健康的影视、书刊等任何一种都远远超出课本知识对他们的吸引力,都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实践证明,家长对孩子严格管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优异;相反除极个别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外,学习往往都抓不好。家有家法,校有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的纪律。这些规定和纪律,是同学们提高成绩的保证,学生们只有好好的遵守这些纪律,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才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水平。风筝要想飞得高,必须由底下的线牵引着,假如没有了这根束缚它的线,风筝只能掉在地上。人也是这样,不要幻想什么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由带来的是绝对的放纵,是绝对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假如哪个学生在遵守纪律方面做得不好,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对于那些刻苦学习,一心求学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对于我们班级更是一种伤害,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理解学校的要求,配合学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