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勤于反思——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正所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学者型教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3.勇于实践——做教育科研的引领者
国际教师专业化理论中专门命题之一:教师即研究者。教育科研是名师与普通教师(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的分水岭。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所教育的作为每一个个体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很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可能变成教育的能手。”
实践表明,成为研究型教师起码要做到:树立科研意识;学习科研理论;掌握研究方法;精选科研内容;细化科研过程;提炼科研成果。
处理好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的关系:一方面,需要在工作中研究;另一方面,需要在研究中工作。只有将两者融为一体,互相促进,才能消除搞科研而影响教学的旧理念。
(三)名师的成功机制——环境机制
首先,人格机制和行为机制是人的主观方面的内容,这是名师成功的内因;而环境机制是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这是名师成功的外因。
事实上,环境机制是名师成长、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容忽视。当然,也不能片面强调环境机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对环境的影响。
魏书生对环境的影响有精辟的论述:“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自己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太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
在现实中,环境机制包括家庭、组织和社会。
1.家庭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家庭成员的支持,家庭背景和家庭文化的影响(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文化)。
2.组织的作用
表现为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和行业风气等等。而学校的影响体现为:同事、校长的关心、支持、帮助、点拨、引领,以及学校文化的影响(办学理念、规章制度、文化积淀、学习氛围等)
3.社会的作用
表现为时代主旋律的影响(构建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同行、专家的指导、鼓舞、认可,以及舆论界的支持(例如教育创新人物评选等)。
成功名师一方面要锻造自己高山仰止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则要深谙人性奥秘,洞悉心理变化……如此,才能在各种组织中游刃有余……。
总之,名师的成长、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本人的天赋和努力,但也离不开校长的发现、培养、指导,同事的关心、帮助,专家的引领、点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用、扶植。
祝你早日成为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