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循环大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过程是教师首先设计学案,提出自学的要求。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然后,学生自学教材,老师将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本进行预习,完成学案中的相关问题。
学案是“学案导学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载体,而“循环大课堂”的主要特点是“循环”和“大”。“35+10”循环大课堂,将课堂45分钟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35分钟,后一部分10分钟,我们可以理解成“展示+预习”的过程。课堂前部分占35分钟,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展示,而展示的内容就是上节课最后10分钟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每节课后10分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导学案为中心指导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并且把教学目标具体化。这样我们也可以把一节课理解成“10+35”,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后10分钟,这个“尾巴”一直延伸到下节课,与下节课的前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课堂锁链,将课上与课下联系在一起,并将所有的时空都变为有效课堂。实施的具体过程需要注意的细节:
10分钟:
明确目标,明天做什么?
指示方法,教给学生的学习途径。
点破难点,告诉学生难点所在。
参与预习,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产生相同经历;可以深入学习小组,培养“爆破手”。
这是点火预热期,学习的第一态,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并对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课下预习,进入学习的第二态。
第二天上课,学生有备而来,呈现三种状态:
“!”状态,通过预习,自己成功解决了问题。
“。”状态,通过预习,自己解决了问题有待验证。
“?”状态,通过预习产生困惑、问题状态,有待于在课堂上通过质疑、对抗解决问题。
循环的优势在于:课后学生由被动做作业变为主动预习。但是关键在于要循环起来,关键点是教师点火。另外一个关键点是35分钟里给学生机会,展示的舞台,享受成功。
课堂上教师要主动回退,不断给学生创造机会,不断变化形式,不断鼓励学生,赞赏他,激励他。这必须找到一个常态动力,人的需要最基本的层次是物质的,人又有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心理需求,想表现与众不同,表现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追求成功。
在课堂上如何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展示!这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小孩、大人都如此。有人说,学生不愿展示。这是错误的。学生不会展示,因为他们从小是被我们“抱”着长大的,所以往往会有“畸形”的展示。学生不敢展示,是因为缺少安全的环境。孩子在家长面前很内向,但在同伴面前却很活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要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我学,故我示!展示是学生把自己的所学、所悟、所感、所创表达出来,无论什么形式:讲解、解题、表演、演示,以及学生所能想到的任何方式;展示是强化所学,也是提升所学,更是学生互教互学;学生在展示中学习,更在自由的展示中成长: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交往能力,无论是探究还是审美,无论是自信心还是勇气,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发展。正是“自学展示”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率三大问题,并使得学生的两大核心能力得到了重点发展:学习能力和表达、交往能力。
二要为他们创设安全的环境。教师要发挥激励的作用。如果形成良性循环,效果越来越好。最后希望课堂只有一种状态——预习学习态!否则,就会回到原来教师讲课的状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循环大课堂的灵魂是: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个方法,四个形态。
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师生平等;
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形态:展示进行交流,纠错进行落实,点拨实行提升。
循环大课堂的效能分析:高效益、高效率——课上与课下的双高效,学生与教师的双效益;并且实现了四个统一:全面与个性的统一,教书与育人功能的统一,学生与教师的统一,两种高效衔接(课堂高效、学习高效)统一。
教师在循环大课堂中的作用主要是组织、引导、提升、评价。如何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课前准备、课堂组织与生成以及恰当的处理,并与学生有效地合作。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提升者以及教学过程的评价者,其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例如:课堂展示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肯定的眼神或拍拍肩膀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性评价,同时对学生展示的不足的地方指出并纠正。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和发展。还有对学习效果评价、检测评价等,都应公正、公平、客观。这种评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着也是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
我们青年教师缺乏经验,在实践循环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学基本功方面尤其是驾驭课堂的能力较欠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具体做到: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潜心备课工作,运筹教学方略;重视情感投入,营造学习氛围;启动教育机智,提高应变能力;讲究提问设计,激活学生思维;推敲教学语言,牵引课堂流程。总之,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切实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总结、改进,逐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