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 概述
自然景观中的山水名胜,不论是峰谷、洞穴,还是河湖、泉瀑,都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受各种地质因素所控制。人文景观中的古建筑、古遗址等也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与地质地貌条件联系在一起。因此,不论从什么角度看,地质地貌条件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具体表现在:
(一)地质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除气象气候等自然旅游资源之外,绝大多数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均有赖于地质地貌条件与环境。例如:若没有构造节理强烈发育的花岗岩及其地貌,也就没有黄山的怪石和温泉;如没有地壳变动的断块隆起,就无法形成雄伟、奇险的泰山、华山、庐山等山地景观;假使没有地壳变动的构造断陷,也就不可能产生青海湖、鄱阳湖、贝加尔湖等断陷湖泊旅游区。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武陵峰林、长江三峡、天涯海角、黄果瀑布、钱塘涌潮、济南泉水、五大连池等我国誉满全球的旅游区,都与该地的地质地貌条件联系在一起。
(二)地质地貌条件直接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
随着科学文化的提高与发展,旅游者已不光满足单纯的观赏与游览,以求知、科学考察等为目标的旅游活动日益增多。大量地质、地貌现象吸引着众多游客,为旅游业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吉林长白山天池、古代生物掩埋形成的山东临朐山旺化石、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云南腾冲温泉、现代活动着的甘肃祁连山七一冰川等都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三)地质地貌条件影响与制约着人文旅游资源的发生发展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人文旅游资源虽然是古今人类文化活动而产生的事象,但其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历史、民族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切人文旅游资源都植根于地表,莫不与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赋存地域特征有关。例如:古人类遗址(岩洞)的选址要求是近水、干燥、洞口背寒风;古建筑中凡高台、楼阁、宫殿、庙宇、园林的选址,均考虑到地质、地貌、地下水等问题。人们常说的“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地质、地貌、气候、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判断,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风水学”在阳宅的应用,剔除其封建糟粕外,确实有其科学合理的部分。
(四)地质地貌条件控制与自然景观演化的促进
在地质营力的作用下,自然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作为自然景观当然也不例外,都有其各自的演化过程与规律。那些“摇摆石”、“一线天”、“万笏朝天”等自然景观,都是岩石风化过程中一定时期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作用的加深,这种自然景观就会随之毁坏与消失。而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垦利县,黄河水流所搬运泥沙日以继夜的堆积,滩涂面积不断扩大,滩涂上芦苇丛生、候鸟集聚,已初步开发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旅游地。
(五)地质地貌条件能增加美感,强化意境
自然旅游景观所表现的美,是自然显示出来的美,它离不开自然。如果离开了自然旅游景观的自然属性,离开了它的质料、形式和外貌,自然旅游景观的美就不存在了。
游览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你就会被那国内外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所吸引。这里是石柱耸立、奇峰千叠、树木葱茏、沟壑纵横,显示出一派雄奇峥嵘而又俊秀幽微的自然美景,令人陶醉。尤其是索溪峪的十里画廊,那“紫驼过江”、“山重水复”、“猛虎啸天”、“寿星迎客”、“采药老人”、“众女拜观音”等若人、若神、若仙和似林、似禽、似兽的石英砂岩峰林,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变化万千,真是十步一景,人在画中行,宛如一幅气势磅礴的长卷画。
到武夷山,游人总是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观赏“鹰嘴岩”,它矗立在丛峰之中,光秃的岩石向东南端突出,光曲如琢,活像一支雄鹰屹立在山岗展翅欲飞。其实它是一块巨厚的砂砾层,经长期风化剥蚀,岩石光秃浑圆,其东南端的岩块沿节理和层面崩落,留下前突部分恰似鹰嘴。这真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
本文标题: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概述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iyuan/649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iyuan/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