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自然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自然地理 > 我国植物资源

我国植物资源

时间:2011-01-29 15:3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十二章 生物资源

第一节  植物资源

一、森林资源

森林不仅可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还蕴藏着大量动、植物资源,并且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大气,以及防治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巨大作用。

(一)基本情况

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713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8%。在林业用地中,林地(森林)面积11528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2%;疏林地1720万公顷,占6.4%;灌木林2773万公顷,占10.4%;未成林造林地562万公顷,占2.l%;无林地占37.9%。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105.72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90.28亿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88%;疏林地蓄积量5.42亿立方米,占5.3%;散生木蓄积量5.44亿立方米,占5.3%;四旁树蓄积量1.46亿立方米,占1.4%。

我国森林资源从总量看比较丰富,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世界第七位。但是,按人均和森森覆盖率看,我国则属于最少林国家之一。我国面积和人口分别占世界总数的7%和20%,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蓄积量不足3%,人均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数的18%和13%。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2.98%,只有世界平均数的54.2%。

(二)森林资源分布及主要林区

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主要集中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其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0%和72%。其次是江南10省区(包括鄂、黔、台湾),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国的34.2%和18.3%。中原10省市(北起辽宁,南至豫、皖、苏、沪),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仅占全国的9.3%和2.8%。至于西北的宁、甘、青、新四省区,以及内蒙古中、西部、西藏中、西部广大地区,更是缺林少树。

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广义)林区,有林地面积占全国的30.4%,蓄积量占32.7%。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臭冷杉、鱼鳞云杉和水曲柳、黄檗、核桃楸、色木械、椴、榆等。

西南林区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东南部。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占全国的19.4%和39.3%。其主体是川西、滇北和藏东南林区。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云南松、华山松、高山松、乔松和滇青冈、高山栎、高山栲、楠木等。

南方林区范围包括长江以南10省区,其特点是:(1)有林地面积虽多,但分布不连片,只有一些面积较小的林区;(2)原始的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面积少,分布零散,而次生的马尾松林、人工杉木林和竹林面积大、分布广;(3)经济林种类多、面积大、约占有林地面积的1/6。

西北、华北山地零散林区,包括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秦岭、淮阳山地、太行山和燕山等山地,森林呈块状零散分布。主要树种有云杉、落叶松、油松、侧柏和落叶栎类等。

(三)森林资源结构

(1)林种结构:依据森林主要效益来划分。我国有林地之面积结构为:用材林占74.0%、防护林占8.8%、经济林占10.0%、薪炭林占3.3%、特用林占1.1%、竹林占2.8%。上述林种结构的特点是防护林和经济林比率偏低,不利于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2)树种结构:我国森林中针叶林面积占52.8%,蓄积量占57.6%;阔叶林面积和蓄积量占47.2%和42.4%。针叶林的优势林分有落叶松林、马尾松林、云杉林、冷杉林、杉木林、云南松林。阔叶林优势林分有栎类林、桦木林、杨树林等(表12-1)

 

(3)林龄结构。全国林分面积9883万公顷,蓄积量88亿立方米。其中,幼龄林占33.8%和8%;中龄林占35.2%和30.5%;成熟林占31%和61.5%。从全国看,这样的比例是基本合理的。问题在于:第一,成熟林蓄积量的80%分布于东北和西南边远山区,而南方林区则幼、中龄占90%,近期可供采伐的资源短缺。第二,可采伐的森林蓄积量比重小。由于交通不便、林分自然枯损率高,以及有相当部分森林分布在江河上游,应做防护林经营等原因,用材林中可采伐的成熟

(四)林地生产力低。

主要表现为:(1)林业用地利用率低。全国有林地面积仅占林业用地43.2%,而林业发达的瑞典为89%,(2)残次林多。我国森林中原始林占31.1%,次生林占46.2%,其余为人工林。次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每公顷仅40立方米,而原始林平均为每公顷140立方米。其次,我国疏林地比重也高,其蓄积量每公顷仅30余立方米。(3)单位蓄积量和生长率低。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9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数的81%。林分生长率为2.9%,每公顷年生长量仅2.4立方米,低于林业发达国家水平。

二、草地资源

(一)基本情况

我国草地面积广大,全国草地总面积在60亿亩以上,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可利用面积超过43亿亩,居各类用地之首位。在世界上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前苏联,居第三位。北方和西部牧区草地总面积47.3亿亩,可利用面积32亿亩。农区草地约16亿亩,可利用面积12亿亩;其中南方草山草坡约10亿亩,近期可利用面积6亿多亩。

(二)草地类型及分布

我国草地类型多样,牧草资源十分丰富,牧区各种野生牧草有4000多种,南方草山草坡饲用植物多达5000种,是世界上牧草资源量丰富的国家。

天然草地是一种独特生态系统,其中植被是构成这一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牲畜利用的直接对象。根据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发展过程和生态因素之间的联系,全国草地共划分18个类型,即:疏林草甸类、草甸草原类、干草原类。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草原化荒漠类、干荒漠类、高寒荒漠类、灌木草丛类、山地草丛类、山地稀树草丛、大陆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沼泽草甸类、低地草本沼泽类、丘状草本沼泽类。

草地按其生态环境和利用价值可合并为五大类。(1)草甸类草地,高寒草甸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北山地顶部,主要牧草有嵩草、苔草、羊茅等。草层低矮,草质优良,适宜放牧牦牛和藏系羊。其它类草甸分布于东北、华北至西北地区。建群优良牧草有无芒雀麦、羊草、草地早熟禾、山野豌豆等。草群高可达50—100cm,是良好打草场和牛、马等大畜放牧场。(2)草原类草地,高寒草原分布于青藏高原中部,主要牧草有紫花针茅、羽柱针茅、青藏苔草等。草群低矮,只宜做放牧场。其它类草原分布于松辽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山地中部(山地草原)。建群牧草有多种针茅、羊草、冰草、隐子草、早熟禾、冷蒿等。草群高度依草甸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降低,随之打草场减少;对牛、马等大畜的适宜性递降。(3)荒漠类草地,高寒荒漠分布于藏北高原北部,只宜做暖季牧场。其它类荒漠分布于内蒙古西部至新疆,主要牧草有伏地肤、驼绒藜、珍珠、红砂等。适宜放牧骆驼和山羊。(4)灌草丛类草地,其中灌木草丛分布于华北山地和黄土高原,主要牧草有白羊草、糙隐子草、硬质早熟禾等。其它分布于亚热带、热带丘陵山地,草本植被由蜀黍族、野古草族和黍族高大禾草组成。宜做割草场或放牧山羊和役畜。(5)沼泽类草地,面积小,草质差,积水季节妨碍利用。

(三)草地生产力

我国天然草地单位面积产草量差异甚大。北方和西部牧区地带性植被,从草甸草原到荒漠,随着旱生程度增强,草群生产力依次降低。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因气温低、生长期短,其产草量低于相应的温带植被(见表12-2)。

 

每只羊单位所需草地面积;草甸草原5—9亩,干草原10—24亩,荒漠草原14—24亩,山地草原9—14亩,荒漠24—35亩。农区天然草地,除严重退化地段外,产草量一般高于牧区。如河南省天然草地(代表华北山地灌木草丛)每公顷鲜草产量4500—6000千克。南方草山草坡每公顷产鲜草7500—15000千克。如贵州天然草地载畜量合每只羊单位需10亩。

我国天然草地植被组成中,多数植物属优良牧草。如丛生禾草,粗蛋白含量10%、粗脂肪含量3%。紫花针茅和嵩草,粗蛋白含量高达15—20%,粗脂肪6—8%,并含大量维生素,故称“三高”牧草。很多藜科植物和蒿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超过禾草。草群营养价值地区差异显著。在北方牧区,草群蛋白质含量随着旱生程度增强而增高;相反,碳水化合物却随之减少。如草甸草原草群蛋白质含量6一8%,无氮浸出物44—49%。荒漠草原草群蛋白质含量14%,无氮浸出物不足30%。南方天然草地之草群营养价值低于上述牧区,以贵州为例,蛋白质含量高于10%的牧草,贵州为12.9%、内蒙为62.6%、西藏为85.8%;粗脂肪含量高于2%的牧草,贵州为17.1%、内蒙98.6%、西藏为98.7%;粗纤维的含量则相反,高于40%的牧草贵州为62.8%、内蒙40.7%、西藏41.5%。

天然草地生产力的季节差异和年际变化。我国北方和西部牧区,天然草地植被冷、暖季的枯、荣变化,造成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季节差异,如青海,冷季长6—8个月,草地产草量仅及暖季的40—50%。再如干草原,若以秋季产草量为100%,则夏季为81%、冬季为69%、春季为64%。并且冷季牧草营养价值降低,粗蛋白含量仅及暖季的13—3O%,因此,冬春季牧场的载畜能力仅为夏秋季的60—70%。此外,天然草地牧草产量随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表现出丰年、歉年的差异。一般丰年和歉年牧草产量可相差1—4倍。

三、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野生经济植物指野生或半野生的原料植物。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植物。各类原料应有尽有,并且蕴藏丰富,再生产潜力很大。根据资源植物产物化学及用途的不同,可分为:纤维类、淀粉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类、糖料和非糖甜味剂、维生素类、油脂类、植物胶和果胶类、芳香油类、鞣料和橡胶等原料,以及药用植物等。

(一)纤维植物

不仅直接用来编织,纺织和造纸,还可生产多种化工原料。纤维类的茎皮、秆、种子和叶纤维,多存在于锦葵科、荨麻科、桑科、禾本科、龙舌兰科中。《中国自然资源手册》中记述的纤维植物有438种,主要有黄葵、海岛棉、苎麻、大麻、榕属多种、竹类、芦苇等禾草、剑麻等。此外,还有木棉、棕榈、柽柳及造纸用的云杉、冷杉、松、桦、杨、栎、胡枝子等。

(二)淀粉植物

除可向人、畜提供食物外,还可制糖、酿酒,制造味精、维生素、赖氨酸和抗生素等。含淀粉高的植物存在于禾本科、薯芋科、壳斗科中。我国有记述的野生淀粉植物有140余种,如多种栗、栎、薯芋、野荞麦、稗子,以及多种百合、苦荞麦、慈菇、菝葜等。

(三)蛋白质氨基酸植物

许多植物的茎、叶和种子含有很高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含量丰富,可做食品和饲料中的优良添加剂。我国此类植物有记述的有260余种。豆科多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如多种野豌豆、苜蓿、胡枝子等。其它如苋科、藜科、禾本科的一些种。

(四)油脂植物

我国野生植物中含油高于30%的有300多种,不少含油高达50—60%。食用油脂包含于十字花科、葫芦科、菊科中,如诸葛菜、沙芥、丝瓜、小葵子等植物之中。工业用油植物多属樟科、漆树科、大戟科(如油桐、山乌桕)。

(五)含糖料和低甜味剂植物

目前已发现植物中所含非糖低卡甜味质近100种,已被利用的如甜叶菊甙、甘草甙、以及罗汉松果中分离出来的S-5配糖体,从柚皮中分离出来的柚皮甙等,其甜度比蔗糖高150—300倍,甚至1000倍。

(六)芳香油植物

我国有记述的芳香油植物近300种,多在唇形科、芸香科和樟科中。如香薷、薄荷、柠檬、花椒、川桂、肉桂、油樟等,其它有木兰科(广玉兰、白兰花)、伞形科(小茴香)等。

(七)药用植物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利用历史悠久。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已详述了近800种植物药物。医治常见病的大宗药材如甘草、防风、麻黄、柴胡、黄芩、桔梗、赤芍和传统名贵药材如人参,等等。近30年来,从植物中提取的有效药物甚多。如治疗小儿麻痹症的特效药石蒜碱,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萝芙木碱,抗白血病的三尖杉酯碱,抗疟疾的青蒿素等。利用植物萃取物在治疗肿瘤、爱滋病、心血管病和精神病方面亦有进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资源植物的利用研究提供了许多先进的分析仪器、手段和方法,大大加快了对于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大量新化合物的发现,为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四、珍稀、孑遗、特有植物资源

我国植物区系中保存许多古老科属的残遗植物。一些珍贵的植物种及其群体,因地史及气候变迁使种群数量减少,成为稀有植物。这些珍稀孑遗植物多为我国所特有。它不仅是宝贵的物种-遗传基因资源,而且通过它可以研究生物的进化和环境的变迁,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水杉、银杏、鹅掌楸是著名的我国特产的活化石。其它如珙桐、光叶珙桐、银杉、杜仲、水松、百乐树、连香树、星叶草、蜡梅、滇桐、金铁锁、七子花、八角莲、半枫荷、蝟实、青檀、金钱槭等,都属我国特有珍稀植物。上述珍稀植物主要分布于江南至西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植物有356种,除上述外,人们熟悉的还有人参、望天树、秃杉、金钱松、野茶树、红桧、黄杉、坡垒、青梅、厚朴、荔枝、野稻等。分布于东北和西北荒漠的有红松、樟子松、黄檗、白琐琐、草苁蓉、半日花、四合木、新疆野苹果,等等。


  本文标题:我国植物资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zi/2411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zi/24114.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我国植物资源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植物资源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