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副区包括洮儿河以南的大兴安岭南部、阴山,以及处在两山连接处的燕山北部山地——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
(一)山地为主的地貌
大兴安岭南部又称苏克斜鲁山,主要由流纹岩、石英岩、凝灰岩、花岗岩等组成。海拔由西拉木伦河北岸的2000米,向北逐渐降至1200米以下,山坡陡峻,河谷狭窄。主脊东侧为宽广的低山丘陵带,海拔300—1000米,河谷平原与山间盆地相当宽阔。燕山北部之努鲁儿虎山为海拔700—1000米的低山,七老图山为海拔1000—1500米,呈中山形态,由中性喷出岩和花岗岩组成。七老图山北侧,自广兴元至益合公之间为第三纪玄武岩所覆盖,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600—2000米,被河流分割成一系列长条形台地。阴山为一复杂的山系,可划分三个二级单元。1.阴山中山,自西向东包括狼山、乌拉山、大青山、灰腾梁山、大马群山,由太古界变质岩及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组成。山岭海拔多在1800—2000米上下。其南侧以巨大断层崖与河套-大同盆地截然分开,高出平原1000多米,地形之屏障作用显著。阴山中山虽很陡峻,但山顶夷平面保存较为完好。2.张北-集宁熔岩高原,由渐新统至上新统玄武岩构成,海拔1200—1600米。张北一带,高原面保存完好。至丰镇-桌子山间,分割较破碎,湖盆、河谷、侵蚀洼地分隔着规模不等的桌状山与台地。其间还有岱海、黄旗海两个较大的断陷盆地。3.阴山北部丘陵,分布于阴山中山、熔岩高原北侧,东迄多伦,西至白云鄂博,海拔1200—1500米。地势南高北低,向北过渡到内蒙古高原。地貌结构特点是石质匠陵、低缓山岭与众多大小盆地相交错。丘陵山地由变质岩、凝灰岩、花岗岩等组成。较大盆地有固阳盆地、武川盆地、商都盆地等。盆地中出露白垩纪、第三纪砂岩、泥岩,经河流分割成低缓岗阜或平缓台地,高度10—50米,坡度5—15度。宽浅的现代河谷及湖盆平原镶嵌于岗阜、台地之间,当地称“滩川地”。
(二)气温低,降水较多
阴山大部及大兴安岭中山带之河谷与盆地,大于10℃积温低于2200℃,7月气温低于20℃,无霜期90—120天,农作区只宜种植麦类及马铃薯等喜凉作物。大兴安岭低山丘陵带之河谷平原与山间盆地(突泉西部-林西东部),以及阴山南侧盆地与河谷平原(凉城、丰镇、兴和等地),或因海拔较低,或因位置偏南,故气温较高,大于10℃积温在2200—2600℃,7月气温高于20℃,无霜期在120天以上,可种植谷子、玉米(早熟品种)等喜温作物。山区年降水量都在350毫米以上,大兴安岭东侧、燕山北部及阴山前山更多于400毫米。
(三)农业自然资源
1.森林资源较丰富。上述山地森林较多,是内蒙古地区森林资源丰度最高的一个副区。据统计,大约有天然林100万公顷,灌木林6O余万公顷,人工林40—50万公顷。山地森林资源特点,一是天然林的次生性,即绝大部分为落叶松林或油松-辽东栎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以白桦林或白桦-山杨林为主,霍林河以北为蒙古栎林或蒙古栎-黑桦林。天然灌丛亦多属次生类型,以虎榛子、绣线菊中生灌丛为主。二是分布的不连续性,天然林呈团块状断续分布于中山阴坡。以天然林面积而言,约4/5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的几处林区,如兴安盟科右前旗林区、哲里木盟-赤峰市罕山林区、克什克腾林区。其余1/5分布于七老图山茅荆坝林区和阴山的大青山、乌拉山等林区。三是多为中、幼龄林,森林蓄积量低。人工林中,除茅荆坝、大青山等林区有少许油松林外,河谷平原与盆地中多杨树林。
2.草地资源较丰富。据统计,山区天然草地约1.3亿亩。其中大兴安岭南部及燕山北部以山地草甸草原为主,约6000万亩,山地草甸1000万亩。阴山东段以山地典型草原为主,有5000余万亩。乌拉山、狼山为山地荒漠草原,有1500万亩。山地草场适宜作夏秋季牧场,此时山地气候凉爽,并以山区河流作牧业供水水源。
3.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山地东侧与南侧,为外流水系众多支流,河网稠密,但水量不多,可用径流量总计仅有20—30亿立方米。但河流上游落差大,水能蕴藏较丰,适宜开发小水电。山地西侧、北侧之内流水系河网稀疏,水量也小。
山区地下水分布亦不均衡。众多沟谷洼地为山区地下水的局部汇水带,地下水经短暂停留,最终以潜流形式补给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因而地下水较丰。石质丘陵山地基岩裂隙普遍发育,赋存裂隙潜水,但埋深不稳定,富水性弱而不均,分布不连续。并且沟谷切割较深,裂隙水由沟谷排泄。
4.土地资源。山区宜农土地资源较丰富,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其次平缓的玄武岩台地顶部以及部分平缓山地夷平面上,也有相当广阔的宜农土地分布。
三、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
(一)高原与平原地貌
鄂尔多斯高原地貌结构较为复杂。基础高原面广泛分布于中、西部,除东胜-红碱淖一带沟谷较密集外,一般分割轻微。稀疏宽浅的河谷、干谷与湖盆洼地,嵌入剥蚀面以下,构成最低一级地貌面(现代侵蚀面)。剥蚀高原与宽谷湖盆平原面上散布浅薄风成沙片,使之呈现风沙高原的特色,标志着干燥剥蚀及风力作用占优势。毛乌素沙地位于高原东南部,西迄鄂托克旗,东抵长城一线。其下伏地形是在乌审洼地中形成的古老冲积、湖积平原,以及一系列伸入洼地的砂岩岗阜。于更新世某一气候干旱时期,在风力作用下就地起沙,形成风沙地貌。全新世以来由于降水增多,植被繁茂而渐趋固定,其形态以平缓沙地及低矮垅状沙丘为主。乌审旗以东以密集的新月形流动沙丘为主,它们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所诱发的沙漠化的产物。毛乌素沙地之中未被风成沙覆盖的河谷、湖盆细土平原,分布广、面积大。那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库布齐沙漠沿黄河南岸分布,西宽东窄。东半部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西半部以密集的新月形、格状流动沙丘占优势。东胜以东的黄土丘陵实为黄土高原的外延部分,具有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貌特征。高原西缘的桌子山,南北走向,海拔在1700米以上,主峰2149米,为鄂尔多斯的最高点。
沿黄河平原被山地或沙漠分隔为数段。宁夏平原以银川平原最大。南起青铜峡,北至石咀山,长约170千米,宽30—60千米。贺兰山东麓之洪积砾石戈壁带宽5—10千米;冲积平原较为宽广。处在其上游的中卫-中宁平原,宽10—20千米,长100千米。内蒙古后套平原,西起磴口,东至西山咀,长约180千米。黄河以北宽50—60千米,南岸2—8千米。狼山南侧砾石戈壁洪积扇,自山麓至扇缘,小者宽1千米,大者5千米。中部冲积平原却十分宽广。磴口以西,累累沙丘分隔片片细土平地,属于乌兰布和沙漠。西山咀以东称土默特平原,沿山麓量算东西长约300千米。西窄而东宽,乌拉山前15—25千米,大青山以南呈三角形,最宽处70千米。山前洪积扇裙宽窄不等,乌拉山前宽2—3千米,为砾石戈壁;大青山南麓大型洪积扇伸展5—10千米,粗大砾石限于山口附近,向外围洪积物变细成为细土平原。土默特三角平原的东南侧,洪积倾斜平原宽2—3千米,由黄土夹砂砾石组成。冲积平原为平原的主体,除黄河冲积物外,东半部为黄河支流大黑河冲积层,夹肥沃的黑色细土层。
(二)气温偏高,降水区域差异大
本副区因位置偏南,气温明显高于北部高原与山地。日均温大于10℃日数150—170天,积温在 2500℃以上。无霜期 130—160天,7月气温 20—24℃。平原地域积温更高于3000℃,农作区除适宜于喜凉作物外,还可种植水稻、玉米、糜、粟等喜温作物。天然牧场供青期延长,酷热天气日数增多,日最高气温>30℃日数20—50天,正午前后妨碍家畜采食。寒冷期缩短,冬季无严寒天气,一月气温-14—-8℃。天然草地放牧无寒害,若干温带果树可安全越冬。
降水由东向西急剧减少。呼和浩特至东胜以东地区,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而至西山咀-银川一线以西即减少到 200毫米以下,所以,在土默特平原与鄂尔多斯东半部,尚有雨育农业;而后套及宁夏平原农业必须依靠灌溉。
本文标题:内蒙古地区地区内部差异(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zi/2408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zi/24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