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轻纺工业布局
(一)纺织工业布局
1.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概述。纺织工业按生产工艺过程可分为原料初加工、纺纱、织布、印染和针织工业。按原料性质则可分为棉纺织、毛纺织、丝绢纺织、麻纺织和化纤制造业。传统意义上的纺织工业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穿用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但目前纺织工业为工业、农业、文教、卫生、国防等所提供的纺织品所占比重正在逐步增加。
中国具有发展纺织工业的优越条件,不仅拥有发展纺织工业的基础,而且拥有发展纺织工业的丰富的资源,广大中西部的劳动力成本也比较低廉。
中国既有丰富的天然纤维资源,也有多种多样的化纤资源。如棉花1996年产量420.3万t,羊毛产量33.3万t,桑蚕产量49.09万t,均居世界第一位;麻类产量79.5万t,居世界第二位;特殊动物毛资源如牦牛绒、兔毛也很丰富。
中国纺织工业基础比较雄厚,是世界纺织工业大国之一。建国初期,纺织工业和其他工业部门相比是规模最大和基础最好的部门。1949年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5.5%。目前纺织工业仍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6年拥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固定资产数、就业人数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0.84%、9.50%、14.60%和13.41%。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出口的比较优势部门。1996年出口值349.69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23.1%。
2.中国纺织工业布局变化。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主要受原料、消费市场、运输、劳动力和技术基础条件的影响。建国以前,中国纺织工业对国外垄断资本有很大的依赖性,在布局上也集中在上海、青岛、天津等沿海少数城市,远离内地纺织原料产区和消费市场。建国以后,中国纺织工业的地区布局,在国家均衡布局战略的总体安排下,以棉纺织为主的纺织工业,依据“适当集中,建立基地”的方针,首先在原料产区和消费区的内地重点建设大批棉纺织厂和新的棉纺织基地。其次,是改造和加强东部沿海老纺织工业基地,在上海、青岛、天津等老基地周围,有计划地扩大了棉田种植面积。目前,纺织工业已经比较均匀地遍布全国各地,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图4.5.5)。其总的特点是:
①全国各省、市、区都已建立起不同规模的纺织工业,但总体上沿海纺织工业的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有相当基础,西部纺织工业还比较薄弱。
②形成了一批企业较集中、水平比较高、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纺织工业中心,如上海、天津、北京、无锡、常州、武汉、青岛、苏州、石家庄、南通、西安、广州、大连、重庆、荆沙、郑州等,构成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大型基地。此外,还有二三十个中型基地,如南京、杭州、济南、成都、宁波、潍坊、邯郸、营口、哈尔滨、长沙、湖州、佛山、襄樊、南昌等。
③乡镇集体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纺织工业的新的主体。
④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纺织工业基地。
纺织企业按行业布局特征如下:
棉纺织业,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区市均有一定的棉纺织能力,规模较大的有江苏、山东、湖北、河北、上海、河南。
麻纺织业,亚麻纺织集中在黑龙江、辽宁、广东;苎麻纺织集中在浙江、湖南、河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
丝绢纺织业,桑蚕丝主要集中在四川、江苏、浙江等地;柞蚕丝集中在辽宁。
毛纺织业,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河北、新疆、北京、内蒙古、山东、浙江、天津、辽宁、湖北、河南、陕西。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具有历史基础、技术水平较高、原料依靠进口或调进的沿海毛纺织业基地;二是处于内地原料产区的新兴毛纺织业基地与中心,如宁夏、陕西、内蒙古、新疆等;三是为改善地区工业结构而建立起来的毛纺织业中心,如太原、重庆、长沙等。
服装业及皮革、毛皮、羽绒制品业,生产规模较大的有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及山东、福建、湖北、北京等地。
化纤工业是新兴的现代纺织业部门,主要包括以天然纤维素(木材、棉短绒等)为原料的粘胶纤维纺织业,以炼油炼焦废气、石灰石、钠盐等为原料的锦纶、腈纶等合成纤维纺织业两大类。中国1996年化纤产量375.45万t,大多数省市均有了化纤企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有江苏、上海、辽宁、广东、黑龙江。
中国纺织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结构、质量、品种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纺织工业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从量的扩大较变为质的提高,并逐步提高化纤工业和服装业的比重,沿海老纺织基地向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一般纺织品生产将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二)轻工业布局
轻工业是指满足人们吃、穿、用需要的部门。轻工业是一个门类多、范围广泛的综合性产业部门。按其所使用原料的不同,可分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服装业、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及印刷业)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合成纤维、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医疗器械、文化和办公用机械等)两大类。在工业化初期,轻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有主要地位(其中主要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随着工业化水平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制造业中轻工业所占比重逐步下降,而为投资和中间需求服务的重工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同时轻工业内部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所占比重也逐步上升。
建国至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中国实行向重工业倾斜的工业化战略,轻工业的发展较为缓慢。1979年以来,中国的轻工业迅速增长。1996年轻工业拥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28.7万个,乡及乡以上轻工业总产值28280.20亿元,人们生活所必需的高档、名优、紧俏轻工产品大幅度增长,结束了过去限量供应的局面。而且轻工业比重较大或轻工业增长较快的东南沿海,其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成为中国80年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一大特征。罐头、抽纱刺绣、金属制品、箱包、玩具、地毯、皮鞋、陶瓷、自行车、钟表、家电等11类产品已构成轻工业出口产品的主体和全国出口的主导产品之一。目前中国轻工业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又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生产体系。
中国轻工业的布局已经在全国普遍展开,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地带、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珠江三角洲为主的轻工业出口基地。在中国沿边内陆地区,以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对应俄罗斯、东欧和蒙古各国,以新疆、宁夏对应中亚、西亚国家,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对应南亚和中南半岛地区的轻工业产品出口基地正在逐步形成。下面主要介绍食品工业、造纸工业的布局。
1.食品工业布局。食品工业是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发展食品工业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对食物需求,而且可以应用食品工业的保藏加工技术,使农畜产品得到及时加工,并有利于解决某些农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季节及地区不平衡的矛盾,使农产品增值,也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中国的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6年包括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和烟草加工在内的食品工业企业、职工人数、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11.9%、7.3%和11.6%。农村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中国食品工业的重要力量。
食品加工业主要包括面粉、碾米、淀粉、榨油等工业。由于农畜产品不宜保存和长途运输,而且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原料失重较大,因此,原料因素和运输条件对食品工业的布局有决定性影响,同时,食品工业的产品是满足人们食用需求,卫生条件和接近消费地因素对食品工业的布局也有重要影响。
中国碾米工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四川、广东、湖南、湖北、安徽等稻谷集中产区,以及河北、辽宁、吉林等产稻区。其中,上海、无锡、南京、芜湖、武汉、长沙、重庆、成都、广州等中心城市,既是中国稻米的集散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因而也是重要的碾米中心。面粉工业因其产品不宜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一般布置于消费区。油脂工业按原料来源可分为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两大类。中国目前以食用植物油脂为主,其生产加工广泛分布在原料产区及消费区。以大豆为原料的油脂工业中心,主要有大连、营口、丹东、哈尔滨等;以花生为原料的油脂工业主要在青岛、烟台、济南、天津、唐山等;以芝麻为原料的油脂工业主要分布在郑州、安阳、武汉等地;以油菜籽为原料的油脂工业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地区。
制糖工业按原料分有甘蔗糖和甜菜糖,其分布完全在原料产区。甘蔗制糖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江西、台湾等地。甜菜制糖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省区(图4.5.6)。
2.造纸工业布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现代造纸工业包括制浆与造纸两部分。 1996年中国机制纸浆产量1211.79万t、机制纸及纸板2638.20万t。其中主要是以农作物秸秆、草类等短纤维资源为原料,以木材纤维为原料的纸制品所占比重不足20%。
纤维原料是制浆造纸工业的物质基础,同时造纸是污染较严重的行业之一,纤维原料的种类、数量与质量,不仅关系到造纸工业的品种、质量和发展速度,而且对制浆、造纸企业的规模与布局,采取的工艺技术、污染的治理和经济效益等都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制浆工业一般布局在原料地,而造纸和纸制品工业则在布局上尽量接近消费地。
中国植物纤维资源品种多、数量大。目前作为造纸原料的纤维资源主要有农作物秸秆、木材、废纸、芦苇、麻布棉等,几乎各地都有用作造纸的原料资源。因而造纸工业的布局也较为分散,全国各省、市、区都有造纸工业,但又各有特点。造纸工业布局一是充分利用地区原料资源优势,形成了大中小不同规模的造纸工业企业,以木材为原料的造纸工业地区,主要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造纸工业基地;以农作物秸秆、草类等短纤维为原料的造纸工业地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省,这里是全国主要种植农业区,其秸秆、草类纤维资源丰富,其中,湖南、湖北两省芦苇原料占有一定比重;拥有木材、蔗渣、竹材等多种纤维原料的造纸工业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是竹、木纤维原料发展潜力较大的造纸工业地区;而北京、上海、天津等特大城市造纸工业主要以商品浆和废棉、废布、废纸为原料。
二是发挥地区优势,形成了不同纸张品种生产的地区分工,如北京、上海、天津、济南、广州等沿海大城市生产多种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的纸张品种。一般的地区小型纸厂,多生产文化、印刷、书写等普通用纸。
1995年全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最大的几个省区是:河南、广东、河北、浙江、四川、江苏、福建、辽宁、湖南、广西、安徽、陕西、湖北、吉林、黑龙江(图4.5.7)。
本文标题:工业建设与布局(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di/1059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di/1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