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色调一般比阔叶林浅,呈浅灰色调,影像图案常呈整齐的毛絮状。
5.草本植被。草本植被主要根据色调判读。草原在像片上一般表现为均
匀的浅灰色调,干草地色调更浅,湿草地色调深一些。
二、土壤判读
土壤判读是根据航空像片上所反映出的影像特征,确定各种土壤类型、
性状和分布范围,为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利用改良提供所需要的资料。
在像片上直接判读土壤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土壤没有一定的几何形状,
且往往被植被覆盖。使之不能直接反映在像片上。即使是裸露土壤,像片上
反映的也只是土壤的表面,而不是土壤的垂直剖面。但在航空像片上判读土
壤并非不可能。因为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是不同的,光谱特
性也不一样。此外,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周围环境有
着密切联系。所以通过自然环境分析可以间接地识别和分析土壤,进行判读。
实践证明,在航空像片上无论判读自然土壤,还在农业土壤,都是可能的。
对大、中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一般可提高工作效率三倍到四倍,同时也提
高了成图的质量,显示出土壤判读的优越性。
(一)土壤判读的基本方法
土壤类型判读,主要利用色调和图案两个标志。土壤色调的深浅与土壤
有机质含量、土壤湿度大小和质地粗细有关。有机质含量高,湿度大,质地
细的土壤色调较深;反之,色调较浅。例如,砂质土壤一般为浅灰色调,而
粘土质土壤则为深灰色调。不同的土壤类型,其影像的图案不尽相同。例如
菜地和水田可利用不同影像图案特征,把菜园土、水稻土和旱作土分开。
实际上根据判读标志直接判定出来的土壤类型毕竟是少数,所以在土壤
判读中经常应用的是逻辑推理法的综合分析判读,即根据土壤发生学的理
论,按照成土因素进行判读。土壤的成土因素包括气象、植被、母质、地形
和农业生产活动等。土壤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自然体。其中只
要某些因素发生变化,一般就会引起土壤相应变化。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系
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雨量小,植被十分稀疏,形成荒漠土。我国东北地区
属寒温湿润气候,林区形成灰化土或灰色森林土;而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森林
地区,由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形成红壤或黄壤。所以,根据判读地区的
景观特点,一般可以推断出相应的土壤类型,这种方法对判读自然土壤类型
比较有效。
利用成土因素分析进行土壤判读,可以采取如下步骤:首先进行地形和植被判读,判定该地区的景观类型,勾画界线,如分出山地、平原、丘陵、
盆地、森林区、水稻区、旱作区等。然后在同一种景观类型内部,再根据地
貌特点,推断母质类型、勾绘出不同母质的分布范围,这样就可以判读出不
同的土属。最后再按微地貌和阴影进一步划分更小的范围,推断不同土种的
轮廓界线。根据微地貌分区,即可抽样化验,以确定其土壤类型。
在平原地区进行农业土壤的判读,微地貌的区分具有重要意义。微地貌
不仅影响着土壤质地,也直接影响水分、肥料的再分配。所以,微地貌的界
线往往也是不同土种的分界。
(二)不同条件下土壤判读举例
1.裸露土壤的判读。裸露土壤是指作物收获后或尚在幼苗期的农田以及
植被生长极其稀疏的荒漠土壤、盐渍化土壤或其它裸地。这些土壤表面直接
反映在像片上。有机质含量高、湿度大者色调较深,盐渍化或灰化土壤则相
反,一般为浅色调。结合所处的生物-气候带和地形部位,以及周围母质的不
同,往往能够识别出沼泽土、黑土、盐土、灰化土、石灰性土及受漂洗作用
的白浆土等。根据色调深浅程度还可确定土壤沼泽化、灰化、盐渍化程度,
推测腐殖质含量的多少。
表土结构状况的差异明显影响裸露土壤的影像图案特征。具有良好结构
的疏松土壤常表现为均匀的棉絮状图案;板结的沉板田,白浆土及盐碱化土
本文标题:植被和土壤判读(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yaogan/1109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yaogan/1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