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溶解土壤中各种可溶性物质,便成为土壤溶液。土壤溶液的组成主要有:自然降水中所带的可溶物,如CO2、O2、HNO3、HNO2及微量的NH3等和土壤中存在的其他可溶性物质,如钾盐、钠盐、硝酸盐、氯化物、硫化物以及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富里酸等。由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土壤溶液中也进入了一些污染物质。
土壤溶液的成分和浓度经常在变化之中。土壤溶液的成分和浓度取决于土壤水分、土壤固体物质和土壤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依其作用性质而使溶液的成分、浓度不断地改变。
在潮湿多雨地区,由于水分多,土壤溶液浓度较稀薄,土壤溶液中有机化合物所占比例大,养分多呈离子状态,易于被植物和微生物利用,从而促使溶液浓度的降低。在干旱和半干旱区,由于干旱少水,矿物质风化淋溶作用弱,矿物质含量多,土壤溶液浓度大,溶液中的物质多呈分子态,甚至是胶体状态。严重干旱缺水时,甚至有某些物质从溶液中析出而沉淀。首先沉淀的是碳酸钙,其次是石膏,最后是易溶性盐类,如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一般土壤溶液的浓度是很稀薄的,多数情况下以毫克每千克来计算,只在盐碱土中,土壤溶液的浓度可高达克每千克,甚至几十克每千克。一般土壤溶液渗透压在2×104—1×105Pa之间时,不妨碍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因为植物根细胞的渗透压高达1×106—2×106Pa,所以水分可从渗透压小处向渗透大处(根细胞)渗透,但在盐碱土中或施化肥过多时,土壤溶液的浓度增高,即渗透压增大,当土壤的渗透压接近或超过植物根细胞渗透压时,植物会因吸水困难,使生长受到抑制,以至死亡。
此外,土温的变化、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土壤酸碱度,也会影响土壤溶液的成分和浓度的变化。例如,土壤温度升高使许多无机盐类的溶解度增加,使土壤溶液浓度加大;不同酸碱度条件下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同时,酸度也影响着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响着土壤溶液的变化。土壤微生物活动,直接影响着土壤溶液的成分和浓度,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使土壤CO2的含量增加,土壤溶液中碳酸的浓度也随之增大。
由于土壤水分有毛管水、膜状水、重力水等状态,各种物质溶解在这些不同状态的土壤水中,形成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溶解状态的物质,因而土壤溶液是一种多相分散系的混合液。土壤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其渗透压往往低于101325Pa,并且具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作用和缓冲性能。
(一)土壤的酸碱反应
土壤的酸碱反应(soil acidity and alkalinity reaction)是土壤普遍存在的一种反应。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直接影响到土壤的酸碱度。土壤有机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氨和各种有机酸。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氨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变成硝酸,此外土壤中含硫矿物氧化而成硫酸,含氯矿物可产生盐酸,植物的根和微生物呼吸也可产生碳酸。这些酸类物质的存在,是土壤溶液氢离子重要来源。
土壤中氢离子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另一种是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据此,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
1.活性酸度 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引起的酸度,称为活性酸度(activity acidity),或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所谓pH值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负对数,即:
根据pH值的大小,可将土壤划分为酸性土,中性土和碱性土三种土壤。我国长江以南的富铝土多为酸性土和强酸性土,长江以北除了灰化土和淋溶土外,大都为中性土和碱性土(表1-21)。
2.潜在酸度 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称为潜在酸(potential acidity)。在一般情况下,它并不显示其酸度,只有在被其他阳离子交换而转入土壤溶液后才显示其酸度。潜在酸度一般用厘摩尔每千克土表示,有时亦有用pH(KCl)表示。潜在酸度分为下列两种:
1)代换性酸度:潜在酸度中有一部分要用中性盐类,如氯化钾(KCl)溶液,才能把土壤吸附的氢离子交换出来,形成土壤的代换性酸度(exchange acidity)。其反应过程如下:
2)水解性酸度:潜在酸度中另一部分与土壤结合较牢固的氢离子,只有用基性盐,如弱酸强碱的醋酸钠(NaAc)盐溶液,以水解的方法把土壤吸附的氢离子取代出来,形成土壤的水解性酸度(hydrolytic acidity)。其反应过程如下:
由于土壤中存在着离子的交换,当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少时,土壤胶体所吸附的氢离子就会解离出来,补充到溶液中去,彼此的离子相互转化,因此,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是经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其平衡状态表示如下式:
如果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盐类,或土壤胶体上吸附有较多的钠离子,都会使土壤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少,而氢氧离子显著增高,从而使土壤溶液呈碱性。
土壤溶液的酸碱度影响植物的生长,而且还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以及土壤矿物质的转化(图1-27)。酸性溶液对土壤矿物质的分解作用强,例如,原生矿物铝硅酸盐类在酸性溶液作用下,分解迅速而彻底,相反,在碱性溶液作用下,分解比较缓慢。原生矿物白云母在不同pH值下形成不同的次生矿物:pH值7.0—8.5时生成蒙脱石,7.5—8.5时生成拜来石,7.9—9.5时生成伊利石。
(二)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
土壤氧化还原作用(oxidation-reduction)是很普遍的现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电子得与失的过程。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作用,易失掉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得到电子的过程,称还原作用,而易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其式为:
氧化剂m++n电子还原剂m-n
氧化还原能力常用氧化还原电位(Eh)表示,其计算方法常用聂恩斯特(Nernst)公式:
式中Eh表示氧化还原电位,其量纲单位为伏(V)或毫伏(mV);Eo为标准电位;Ox和Red分别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活度(以每升的摩尔计);R为气体常数(8.313焦耳/度·摩);T为绝对温度;F为法拉第常数(96500库仑);n为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将各常数值代入上式,在25℃时,并采用常用对数,则上式变为:
可以看出,Eh值是由氧化剂和还原剂活度比所决定,Eh值愈大,则表示氧化剂所占比例愈大,也就是氧化强度愈大。
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转化,许多都属于氧化还原过程,常见的有铁、锰、碳、硫等氧化还原过程。这些元素以不同价态存在于不同的土壤环境中。在通气良好条件下,它们以高价态,即以氧化态出现;土壤渍水时,则变为低价,即以还原态存在(表1-22)。它们的价态变化,影响着土壤中一系列过程的进行,也影响着土壤性态的变化。
在一般情况下,参与氧化还原体系比较活跃的是铁和锰。在通气不良情况下,土壤中的铁、锰易还原为低价铁、锰,低价铁、锰常形成易溶解的化合物,随水渗透到下层。当季节干燥时,它可再氧化为高价铁、锰。在湿润热带,由于氧化还原作用,引起铁、锰在土壤剖面中移动,但在于湿季明显的地区,常移动不远,并氧化脱水而淀积。低价铁、锰在土壤剖面中移动时,低价铁先氧化而淀积,而低价锰移至更深层后才氧化脱水,形成黑色MnO2沉淀。铁、锰的氧化还原过程导致土壤潜育、潴育和白浆化过程的发生。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变化的结果,引起土壤溶液特性的改变,影响植物营养条件,特别是铁、锰和硝酸盐营养的供给。例如,氧化还原电位(Eh)高于700毫伏时,土壤接近完全好气性,即氧化状态,有机质迅速分解,营养物质易于流失;如果低于200毫伏,土壤处于嫌气性,则Fe2+、Mn2+和有机质大量累积和出现反硝化作用,对植物生长不利。因此,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状况,搞好排灌和施肥是重要的农业措施。
(三)土壤的缓冲性
土壤的缓冲性(Buffering power of soil)是指:当加酸或碱于土壤时,土壤具有缓和酸碱度改变的能力。土壤缓冲性主要来自土壤胶体及其吸附的阳离子,其次是土壤所含的弱酸及其盐类。
土壤胶体数量大,吸附的盐基离子多,其缓冲酸的能力就强,如加入盐酸,通过胶体上的离子代换,将土壤中的活性酸度转化为潜在酸度,从而起着稳定土壤pH值的作用,其反应式如下:
如果土壤胶体吸附的主要是氢离子,则缓冲碱的能力强,例如,加氢氧化钠于土壤,使土壤的潜在酸转化为活性酸,而与溶液中的氢氧离子中和,使土壤的pH值不因加入碱性物质而变化过剧,其反应式如下:
土壤胶体]·4H++NaOH土壤胶体]·4Na++4H2O
土壤溶液中所含各种弱酸如碳酸、重碳酸、磷酸、硅酸和各种有机酸及其弱酸盐,都具有缓冲能力。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当加入盐酸时,碳酸钠与其发生作用,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缓和了土壤酸性的提高:
Na2CO3+2HCl=H2CO3+2NaCl
当遇到碱时,碳酸和它反应,生成溶解度低的碳酸钙,使土壤不会显著地提高碱性:
H2CO3+Ca(OH)2=CaCO3+2H2O
有机酸的缓冲作用,可以氨基酸来说明。氨基酸是一种两性化合物,它的氨基可以中和酸,羧基可以中和碱,因此对酸、碱都有缓冲能力:
此外,根据索费尔德(R.K.Schofield)的看法,酸性土壤中的铝离子也有缓冲作用,这是由于同铝离子结合的水分子能解离出氢离子,而中和了加入溶液中的氢氧离子,使碱性不能剧烈增加所致,其作用可以下式说明:
2Al(H2O)63++2OH-→[Al2(OH)2(H2O)8]4++4H2O
土壤的缓冲性可使土壤避免因施肥、微生物和根系的呼吸、有机质的分解等引起土壤酸碱度的剧烈变化,这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标题:土壤性质(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urangxue/1090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urangxue/1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