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土过程
(一)幼年性特点
初育土的成土作用都很微弱,表现出幼年性的特点,这是初育土成土过程的一个共同特点。幼年性的特点表现为土层浅薄或者土体中母质、母岩特征明显。初育土纲中各土类的幼年性特点不甚一致。
石质土的形成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坡度陡峭,缺乏植物保护或植被生长稀疏,地表遭受强烈侵蚀,土层浅薄甚至基岩裸露;另一种是在近山麓地区,地表不断被含砾石量大的坡积一洪积物所覆盖。这些都会阻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使其处于幼年阶段。
粗骨土的形成与水土流失紧密相关,由于植被生长稀疏或人为毁林开荒,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表土受到强烈侵蚀,心土或底土裸露地表,使土壤长期处于幼年阶段。
黄绵土是不合理耕作和侵蚀作用共同作用的产物,它的前身可能是黑垆土和褐土,由于长期广种薄收,粗放耕作,在暴雨的冲刷下,使原来的表土和心土层完全被侵蚀掉,之后又不断加深翻起下部黄土母质,并混合,这样使得土壤性状表现出黄土母质的特征,土壤发育很微弱。
风沙土分布区风大而频繁,其成土过程经常受风蚀和沙压作用所打断,在风的吹蚀和堆积作用下,成土过程很不稳定,加上其成土母质是风沙沉积物,主要成分为石英,为抗风化矿物,不容易形成发生层的分异,因此风沙土很难形成十分成熟的土壤和完整的剖面,表现出幼年性的特点。
紫色土的形成深受紫色岩石的影响。紫色土的母岩为石灰性紫红色砂、页岩,含有较多碳酸钙等盐类,风化物在降雨后碳酸盐类虽有淋失,但由于紫色岩岩性疏松,吸热性强,易热胀冷缩而崩解,在高温季节更为强烈,加之地形起伏大,植被稀少,土层侵蚀和堆积作用频繁,成土母质不断更新与堆积,土体中一直保留着相当数量的碳酸钙,阻滞着盐基淋溶作用,延缓其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处于相对幼年阶段。所以,紫色土虽然处在亚热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但尚不具脱硅富铝化特征,许多性状常直接与母岩性质相联系。
石灰土的形成也深受母岩影响,石灰岩在热带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下,极易进行溶蚀风化,石灰岩新风化物和崩解碎片以及含有碳酸盐的地表水源源不断地进入土体中,这就延缓了土壤中盐基成分的淋失和脱硅富铝化作用的进行,使石灰土一直处于幼年阶段。
磷质石灰土的形成过程受其珊瑚、贝壳等石灰性母质及大量鸟粪堆积物的影响,土壤颗粒粗大,粘土矿物风化程度低,钙、磷的含量很高,形成富含磷质的石灰性土壤而有别于同地带的砖红壤,表现为母质特征明显的幼年性特点。
火山灰土的形成受其成土母质的影响很大。火山灰土的母质多已垒结为疏松多孔的玻璃质熔岩块,容重很小,约0.5—1.4%每立方厘米,孔隙度很高,约50—80%,有的甚至在80% 以上,这种多孔性无疑导致其矿质部分的易于风化而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火山灰土中含大量火山灰、火山渣或其火山碎屑物,表现为母质特征明显的幼年性特点。[NextPage]
(二)具有地带性的烙印
初育土可形成于各个不同地带中,因其成土作用微弱,具有幼年性特点而区别于地带性土壤。但初育土的形成过程仍受地带性因素影响,具有地带性的烙印。如粗骨土,实际上是各地带性土类的幼年阶段,不同地带的粗骨土,其土壤性质或多或少都与相应地带性土类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主张把它们归为相应地带性土类的一个亚类,如粗骨红壤、粗骨黄壤、粗骨棕壤、粗骨褐土等。风沙土的形成特征也有地带性差异,草原地区的风沙土一般不含石灰;半荒漠地区的风沙土含有石灰,易溶盐含量低;荒漠地区的风沙土不仅含有石灰,而且多有明显的盐渍化,在半固定风沙土与固定风沙土中盐渍化尤为普遍,并形成盐化风沙土。发育在热带亚热带的石灰土,土壤粘粒硅铝率和粘土矿物组成具有地带烙印,但不及同地带的红壤或砖红壤的矿物风化强烈,主要粘土矿物为蛭石、伊利石和高岭石,其中蛭石较红壤为高,而高岭石较少。但随着纬度或海拔升高,硅铝率常可超过2.5,粘土矿物中伊利石增多甚至有蒙脱石存在。游离氧化铁含量也与红壤相类似,一般占土壤全铁量的50%以上,高者可达80—90%,同样表明石灰土的矿物风化十分强烈。石灰土的不同亚类也反映着地带性因素作用的差异。黑色石灰土处于脱钙初期;或复钙作用较强,土壤中游离碳酸盐含量较高,红色石灰土脱钙作用较深,并有一定程度的脱硅富铝现象,棕色石灰土界于两者之间。而黄色石灰土则发育于热带、亚热带黄壤带中的碳酸盐岩风化物上。
初育土受地带性因素的影响程度,随着成土时间的增长而加强,成土时间越长,地带性烙印就越明显。初育土的进一步发育仍然有可能形成地带性土壤,这不仅是理论上的解释,在实际中也得到证实。例如,在四川省紫色土分布区,可以见到由紫色岩发育的黄壤;在贵州省黄壤分布区,可以见到由石灰岩形成的黄壤,等等。
本文标题:初育土(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urangxue/1089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urangxue/1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