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沙漠这个字眼意味着“荒凉”或者”荒芜人烟”,但是在这恶劣环境中生长的动植物却有神奇的适应性。缺水这一基本条件对地球上绝大多数靠水为生的生命形式来说是个极为不利的环境。此外,沙漠地区常常是烈日炎炎和刀削斧劈般的狂风。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在沙漠能成功地活下来,其奥秘在于善于调整生理机能和生活方式的奇特能力。这种适应性是创造性的,灵活的,常常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却惊人地卓有成效。
索诺拉沙漠里的巨型仙人掌就是有效地扎根于贫瘠干旱环境中一个生动的例子。这种仙人掌寿命有200年,可长到50英尺高。
它中空的根扎向四面八方,方圆达65英尺,形成一套有效的管道供水体系。下雨时,根系迅速吸足水分,输送到植物体和各个部分,可供仙人掌生长达4年之久。
仙人掌茎的表皮布满褶皱,使茎在必要时可膨胀可收缩,这在沙漠地区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夏季一场阵雨过后,仙人掌能吸收一吨水:这就使多褶的茎吸足水分后可以膨胀起来。一株成年的仙人尊重达10吨,4/5是水分,为今后的干旱月份做好充分准备。
牧豆树是美国西南部沙漠地区一种常见树木,它有一种绝好的本领适应沙漠的干旱条件,很好地生活下去。它庞大的根系在地下能四处延伸达175 英尺,寻找地下水。牧豆树这一登峰造极的本事是与生俱来的,它的茎要等到根找到水才能长出地面。只有在这时,它才长出茎干,长出绿叶,初露峥嵘,这时,已经长成气候,有了充分准备勇敢面对沙漠那恶劣的条件。
仙人球是另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沙漠植物,它能有效地吸收、储存水分并控制自身对水分的消耗。它典型的蜡质表面能有效地防止水分蒸发,它满身白毛在反射热量保护脆弱的组织方面比其他品种的植物要更胜一筹;它长刺而无叶,因为刺能放出热量,暴露在干风中的面积最小,而且刺朝下长,更能使水分流到自家根部。此外,这种刺还能自我保护,防止动物咬食。
另外一些生活在沙漠的植物只有在雨后才长出叶子,并且匍匐在地面上自我保护,或者分泌出一种毒素,防止他类植物竞争。
对于荒凉贫瘠的沙漠动物来说,食物是它们获得水分的重要来源。每到夜晚沙漠里的气温大幅度降低,空气中的水分能生成露水,这对动植物来说是重要的水源。绝大多数的沙漠植物含水量达90%,成为草食动物的至关重要的水源。有一种草食动物,如沙漠木鼠,几乎全靠吃仙人球来获得所需要的水分。木鼠本身重量的绝大部分也是水分,于是像牛蛇这样的肉食动物通过捕食啮齿动物获得所需要的水分。
美国西南部的袋鼠可能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沙漠动物。它从来不饮水。它们以干草和植物种子为生。那么它们需要的水分几乎全靠食物氧化过程所产生的水分。每头袋鼠平均从每百克的植物种子中制造出54克水分。
其它动物也形成了非凡的适应性,来对付极其荒凉的沙漠恶劣环境。锄足蟾的绝招是向沙里倒退着打洞,在洞中休眠8~9个月。当它们得知夏雨降落了,就爬出洞外不失时机地匆忙交配,雌性锄足蟾就在水坑里产卵。大约36小时后,卵很快孵化,小蝌蚪趁水坑蒸发干涸前争先恐后地成长。那些成功者可以加入长者之中,呆在地下期待着第二年雨季的到来。
在形形色色的动物中长着透明眼睑的蜥蜴是非常独特的。有了这样的眼睑它们在狂猛的沙暴中能看到外面的景物。还有一种是沙漠松鸡,它浑身长着漂亮的羽毛,而且吸水性很强,可以在远处水坑里将浑身湿透,给窝里的子女带回水。在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有一种地松鼠。在沙漠里很难找到足够大的石头或植物遮阳,所以它那蓬松的大尾巴就派上了用场,能弯到背上给自己搭个凉篷。
在全部沙漠生物中,人类最没有本事对付这严酷的环境。人身上没有存水器官或类似的附助器官,因此难以承受沙漠恶劣的环境。恰恰相反,在夏季酷热的沙漠里如果有人被困住,他流汗得消耗一加仑水。在撒哈拉沙漠炎热的一天中,不习惯于沙漠干燥气候的人要想过得痛快点,就得喝上6夸脱的水,这是不太可行的。因此每年都有一些旅行者葬身于撒哈拉大沙漠里。
几年前在埃及沙漠中,有5位旅游者乘坐3辆车试图前往125英里外的绿洲,他们都不习惯于沙漠旅游。他们在鲁莽之外又自我伤害,置每人6夸脱水的忠告于不顾,只带一夸脱的水就贸然上路了。
他们驱车好不容易赶了95英里,汽车就陷入沙中开不动了。于是这几个人就步行按原路返回出发地点,而没有在毫无路径的沙漠中走完剩下的仅仅30英里以便到达目的地。
几天后一支沙漠巡逻队发现了他们遗弃的汽车,并沿车辙一路找下去。结果没有一人生还。在离汽车10英里之外发现了第一具尸体,最远的尸体在30英里以外被发现。旅行者中最坚强的是一只卷毛狗,它干瘪的尸体在50英里之外被发现,很显然它返回的方向是正确的。
上文说的6夸脱的水只是个平均数,因为对水的需求量人与人之间有很大差别。凡是水合作用能力低的人千万不要冒险到沙漠旅行,因为如果在不知不觉中因脱水而陷入困境是非常危险的。
1973年8月在撒哈拉大沙漠发生的事件是个悲惨的例子。一对夫妻旅行者在从一个绿洲行到另一个绿洲时,汽车发动机出了故障,丈夫让妻子坐在汽车影子里,自己动身出去求助,他找到了救援者,5 小时后乘车返回。他发现妻子还坐在原地,但是她却因又热又渴而死去。
本文标题:炎热与干旱环境中的生命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umiao/732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umiao/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