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于山东半岛的“齐鲁文化”区是我国古代文化中心。石器时代起即属大汶口——龙山文化区。它与仰韶——河南龙山文化区有别。略迟于仰韶,在4500年前开始,农、牧业均发达,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以薄而光泽黑色“蛋壳陶”为特色,旧称“黑陶文化”(1930)。这里生态环境是在山东半岛丘陵台地,夏季风带来雨量较多,有利农牧业发展。但地理位置孤立,三面环海,西面受黄洒泛滥影响,常有洪水为害。以往黄河在这里经常改道,时入渤海,时入黄海,使山东半岛与中原区交通不便,如黄河北流,可间断山东半岛与燕赵的沟通,即在黄河辫状水系分隔时,可成百里阔的无人地带。禹疏九河,即治理此种环境。当黄江夺淮,在苏北入海,亦阻碍山东半岛和中原区的交通。故民族上,这里向为东夷分布地域。包括众多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即古书所记蚩尤、少吴、莱夷、徐夷、淮夷等。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野(《逸周书·尝麦解》),死,少昊立。按大汶口陶文中的“”字,或即“昊”字,《周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称:“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即记此。他设立工正、农正,以管手工业及农业,故入春秋后齐国富强。《管子》一书,记农业、水利、地理环境、建筑业均很详确。渔盐之利也是本小区生产上的特色。《齐世家》云:“齐自泰山属之琅琊,北被于海,膏埌2 000里,其民阔达多匿智”。民风据《货殖列传》云:“犹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孔子、曾子即出于本小区,所创儒家学说,主张仁义道德,与六国功利之学对立,影响至今。与中原的“有先王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稿,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见《货殖列传》)大不相同。故齐鲁文化实可自成一区。
二、秦陇黄土高原文化区
黄土高原大部在渭河流域(上郡为黄河流域)。《货殖列传》称:“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个高原宜牧、关中宜农的古老文化起源地,由于长期不注意环境保护,黄土高原地貌保育,以至有冲沟切蚀和缓平坦原面,使水土流失,保水力差,肥力下降,把原面切成沟谷纵横的“劣地”,不能种植,或广种薄收,大原由富腴之地变成贫困之区。因此,应大力投资改善,使“泾渭之分”消失。这片黄土高原本为西戎之地,以牧畜为生,“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即占陇西、北地郡,使国益强,商鞅更开阡陌,为封建王国之始。兵强粮足,以灭六国。故文化的先进性反映在农业制度改革上。
本文标题:中原干旱农业文化区域(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renlei/2032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renlei/20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