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人类地理学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人类地理学概论 > 华南热带农业文化区域

华南热带农业文化区域

时间:2010-09-20 18:07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十三章 热带海洋农业文化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陆地)中,并未包括不下于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由台湾至曾母暗沙南北长度相当于广州至北京距离,阔度相当由上海至三峡。在这片广大海洋国土上,散布着巨大的环礁地形,形成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四大岛群。我国热带沿海海岸线长达3 000~3 500公里。这片海域岛屿自古以来,就统一于南方越族文化区中。本区为我国最早与外国交通的贸易口岸所在地。外来文化特点也显明,今天仍反映这些文化特色。它的形成与这里已处于热带地区和海岸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环境有关。比我国北方的海岸文化小区,如吴越海岸文化小区、齐鲁海岸文化小区的特色更为突出。南海百越民族文化地带可分出2个区域:即华南热带农业文化区域和热带海洋文化区域。兹试分述之。

第一节 华南热带农业文化区域

这个区域主要产生于我国南方热带地方。热带地理环境是高温多雨,又在海岸上,有海洋调节,冬无霜雪,夏无酷暑,有利于生物的繁生,物种繁多。《货殖列传》云:“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扬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即热带农业文化特征,汉初已显,因生态环境优良,使物产丰富,民无冻饿。

缺点方面也大,即如《严肋传》所言,是不宜开发之地,文称:“越,方外之地,断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远近势异也。自汉初定以来72年,吴越相攻击者不可胜数,然天子未尝举兵而入其地也。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谿谷(即今称峒、洞的地方)之间,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暴取也。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数寸,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视之若易,行之甚难……越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自相攻击而陛下发兵救之,是反以中国而劳蛮夷也。越人愚戆轻薄,负约反复,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积也……今发兵行数千里,资衣粮,入越地,舆轿而隃岭,拕舟而入水,行数百千里,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夏日暑时,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不习南方地形者,多以越为人众兵强,能难边城。限以高山,人迹所绝,车道不通,天地所以隔外内也,其入中国必下领水,领水之山峭峻,漂石破舟,不可以大船载食粮下也……且越人緜力财薄,不能陆战,又无车骑弓弩之用。而中国之人不能其水土也。南方暑湿,近夏瘅热,暴露水居,蝮蛇惹生,疾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虽举国越国而虏之,不足以偿所亡”。并举尉屠雕击越大败为证。可见当时南方热带地区地理环境无论在气候上、地形上、生物上都使开发困难。故使本区文化发展呈特殊的模式。

秦时称南方热带区为“陆梁地”,意即“山谷地”。高山深谷之隔,使越地成为越人聚居之区,少通中国,而中国人亦难入越地。余等常行武夷、五岭间,由海岸上岭道路渐上而易行,但一进湘、赣即下高山,急落长江流域。自海岸上山多沿山溪而渐升之故,计自浙之瓯江(东入海)、闽之闽江(东南入海)、粤之韩江(南入海)、珠江(南入海)、桂之南流江(西南入海),以武夷、五岭为中心四射而出。各河分别曾建立东瓯、闽越、南海、南越等越族王国,河口三角洲或平原即成王都,如东越都今温州,闽越都今天福州,南越都今广州,南海王亦高祖所封越人之后,文颖云:“郡,织未得王之”。但学者有云在韩江,有云在今越南境。作者认为在韩江九龙江区域。

越族是本地土著,因与新石器文化一脉相承,如有肩石斧、有段石 、印纹陶、水稻文化、凿齿、住干栏等。并已发现有铜石并用遗址,说明越族是由新石器发展入铜器时代,和越式铜器时代连接,并从上述新石器典型先越人石器来看,越族先民分布远较今天为广,已达长江中下游两岸,且在大汶口文化中也有发现。西至云贵高原上,反映越人直接与中原住民有接触,向南则直至东南亚各地,甚至波利尼西亚各岛(鹿野忠雄,1943)。

越双肩石器是晚新石器时期的先进农具,分布至广,陶器几何印纹硬陶亦为延入铜器时期的进步陶器,其上釉的更称为原始磁器。并已有陶文产生(约计已发现有400个陶文),陶器已有组合特征,即以鼎、豆、壶(或罐)为主体,同存并出。青铜文化的创造亦可由铜器花纹大部即使用印纹陶看出,特精细,且各地均有铜石并用遗存发展,故越族精于铸铜,为后来铸剑、铸铜鼓而大显光彩。即越族在进入新石器晚期以来,为我国创造了不少先进的文化。在织造方面也并不落后于中原各地。因此有学者提出“远古中国文化的多中心起源论”。以有肩石器文化的广布的越族文化区域为我国古代文化起源中心地区之一。

在这片不断向南退却的越族的最后残留的南海沿岸的保留地上,由于地形复杂,山地多,平原少,人口分散,只能孕育着大小不一的民族和小国,被称为“百越”,为“各有种姓”的“臣服于楚”的人们。使我国北方和南方人种分界线可定于秦岭-淮河一线附近,影响至今天。如在线南人们今天仍比北方人为矮,皮色较黑,眼型多出现马来眼(瞳子可见大半,蒙古褶少见、瞳晶较深色等),鼻宽,卷发出现较多等热带民族体型。甚至连血型也可以北纬30°附近分开北方型和南方型。在遗传基因上,长江、珠江、东南亚之间的关系也是较大的①。而北方人特点是体高较大、头宽、面阔、中鼻、蒙古眼、唇中等厚等。

在华南热带农业文化区域中,仍可以分出次一级的3个文化区来,即岭南南越(两广)、云南掸部高原和闽台等三个文化区。
  本文标题:华南热带农业文化区域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renlei/2032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renlei/2032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华南热带农业文化区域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华南热带农业文化区域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