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在提高,但是,在1873年,与世界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同时,世界性的农业危机开始了。农业危机在欧洲以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也受到影响。农业危机时间很长,超过了一般的周期时间。其具体表现是:第一,危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欧洲尤其是英国遭受危机打击最严重。这是由于英国的地租水平很高,从而使种粮成本高居不下。而市场粮价又在不断下跌,许多农场主在缴纳地租后已无利可得,甚至发生亏损和破产。第二,欧美各主要国家的市场粮价长期大幅度下跌。由于市场萧条,在1893—1895年期间,美国的小麦价格比危机前降低约60%,从而造成该国小麦种植面积持续10年的缩减。第三,农场主大量破产,谷物库存量增加和农业工人失业人数增长。第四,由于本国农业在危机中萎缩,英国政府进口外国谷物的数量增加。1894年,英国国内小麦消费靠本国生产来满足的份额由危机前的53.4%降至27%。
产生这场农业危机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和竞争加剧、农产品市场饱和、购买力不足等分不开的。如果要了解这些原因的特定历史背景,马克思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横渡海洋的轮船,南北美洲和印度的铁路,把一些十分特殊的地带,带到欧洲谷物市场上来参加竞争了。一方面有北美大草原和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参与。这种草原,按照自然的状况,甚至用原始的耕作方法,不加任何肥料,也能够在若干年里不断提供丰富的收获。此外,还有俄罗斯和印度的公社土地,它们为了要得到纳税的钱,必须要卖掉它们产品的一部分,并且是一个不断加大的部分;这种税是由专制暴虐的官员,用严刑拷打的方法诛求出来的。这种产品在出售时不会顾到生产费用。……在这种处女草原地和赋税诛求下的俄罗斯和印度农民的竞争面前,欧洲的租地农业家和农民在地租维持原样的情况下,自然会站不住脚。”
五、对近代农业的简单分析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以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机具开始普及;近代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成果应用于农业,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开始形成;农业已由自然经济为主转变为商品经济;农业开始在经济危机中以波动的形态发展,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近代农业的主要贡献在于:在近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作用下,农业中的能量转换循环呈现“开放式”。也就是说,农业领域以外的其他产业的能量大量流入农业,从而使农业的产量达到了以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也出现了质的飞跃。从根本上讲,正是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才引起了社会分工的深化,农业与手工业的原始的家庭纽带被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撕断了,从此农业中的商品经济历史性地取代了自然经济。
从历史的角度看,近代农业的主要缺陷则是:第一,能源浪费严重。近代农业的高产依赖农业以外能量的输入,输入的能量(石油、煤炭等)数量巨大,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扬,农业生产成本也不断提高。同时,由于能量输入技术尚不完善,在利用这些能量时便出现了严重的浪费,比如美国农田施用的氮肥只有50%被作物吸收,磷肥、钾肥的利用率更低,只有35%被作物吸收。这样,能量输入多,而产出相对少,农业亏损就是必然的结果;没有国家财政的支持,近代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可能。第二,环境污染加剧。农用化学物质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又通过在土壤和水中的残留,形成有毒物质富积,再经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和牲畜体内,最终损害人类健康;另外,片面依靠化肥增加产量,使土壤中有机质减少,以致土壤微生物不能充分活动,从而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最终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地生产能力萎缩。第三,工农对立、城乡对立形成,农业危机产生。“圈地运动”的结果,造成农业与包括工业在内的非农产业的分离,具有强大发展动力的商品经济时代从此开始。然而,分离后的工农业却呈现出彼此尖锐对立的关系。从本质上说,“圈地运动”就是一次牺牲农业和农民以发展工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的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表现。在这个运动当中,纺织等城市工业发展所急需的原料、资金和劳动力都得到了满足。在同一时期,一些欧洲国家对亚非拉(美)各国进行殖民主义掠夺,它们吸吮的首先是这些地区农民的血汗,各宗主国新兴产业正是由这些农民血汗的滋养才发展壮大的。
从各主要发达国家近代农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它们的工商业大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一直处于“输血”的地位。工商业对农业的索取,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的。例如,一些国家长期保留了落后的土地占有关系:英国长期存在着大地主阶级,德国和奥地利长期存在着容克地主阶级,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长期存在着豪门地主阶级。这些身居城市、大量占有农田的“遥领”地主们,通过分得的地租将农业创造的大部分剩余转给了工商业和其他非农部门。又如,城市工商资产阶级还通过征税、发行国债,通过工业品和农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利用农业生产分散、经营规模相对细小从而在市场上所处的不利地位,把农业创造的大部分财富转给了工商业等部门。
由于农业一直处于向其他产业部门“纳贡”的地位,不容易形成自身需要的积累,因此,在近代农业阶段,就出现了农业落后于工业,农村落后于城市,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产生严重对立的状况。而农业的脆弱和农民收入低下又是造成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周期性危机的重要原因。
历史是在不断前进的,近代农业的不足和弊端,是世界农业发展进入现代农业阶段的动力和压力。而二战以后发生的人类社会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农业发展和升级提供了必要条件。
本文标题:近代农业(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nongye/1160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nongye/1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