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农业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农业概论 > 农区类型划分及世界大农区(3)

农区类型划分及世界大农区(3)

时间:2010-01-29 03:4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区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是大洋洲的主体,该洲西接亚洲大陆,东与美洲相邻,陆地总面积为851×104km2,其中澳大利亚占总面积的90.4%,人口为1600多万;新西兰占3%,人口为330余万。全洲耕地资源、牧场草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绝大部分也分布在澳、新两国。
澳大利亚约有2/5的面积地处热带。内陆地区是典型的沙漠气候,干燥缺雨,气候变化剧烈。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干旱大陆,除沿海地区雨量较丰富之外,全国约有1/3以上区域的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mm,2/3的土地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澳大利亚的河流较少,最大的是墨累河,但此河一年的水量也只相当亚马逊河一天半的水量。该国大陆中央低地有地下水,适于饮用,该国的水资源即使充分开发也不能灌溉国土面积的0.25%。
新西兰则是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有明显的冬夏之分,它的年平均降雨量在600~1500mm之间。新西兰全境3/4是山脉和丘陵,南北两岛都散布着一些小的平原,最大的是南岛的坎特伯雷平原。
澳、新两国的平原沃土不多,但两国牧草丰茂,宜于发展畜牧业。尽管澳洲的干旱曾多次使该国畜牧业减产,它仍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畜牧业国家之一。
1995年澳大利亚的农业劳动力为35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左右,新西兰农业劳动力约为11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8.9%。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农业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也在不断降低,目前两国均在6%以下。这并不表示农业的萎缩,而是在高新技术的作用下,农业内部分工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以新西兰为例,近30年来,在工业产值中,畜产品加工工业的产值从10%上升到30%。
从对澳、新两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分析,它们的永久性草地和牧场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58.4%和52.5%,相对于其他农业资源来说是最多的。与此对应,畜牧业是两国的主要农业部门,而畜牧业的重要内容是绵羊生产,目前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两国的绵羊总头数占世界总数的20%以上,分别占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三位;它们的未洗羊毛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0%以上,羊毛出口量也分别居世界的第一和第二。
澳、新两国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是6%和1.6%,资源数量有限。但它们的种植业很发达。以澳大利亚为例,其种植业以小麦生产为主,辅之以大麦、燕麦、高粱、稻谷和玉米;在农业总产值当中,种植业的产值比重与畜牧业不相上下,在某些年份甚至超过了畜牧业。如在1984年的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4.8%,而畜牧业只有45.2%。但受干旱的影响,种植业的产量产值波动不定。
该农业区的特征可归结如下:
首先,十分重视农业内部的各种结构优化以便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如新西兰过去将兔子看成有害动物,现在则变害为宝,大力发展养兔业,生产出口兔肉和兔毛。在种植业中,该区大大增加了水果蔬菜的生产,新西兰弥猴桃的生产已超过了传统产品苹果与梨。
其次,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在该区畜牧业中,良种选育成果突出。目前澳、新的乳牛总头数中,良种乳牛分别占到40%和80%;澳大利亚美利奴细毛羊每只每年可剪毛10~15kg。澳大利亚将激光控制系统用于农业生产,使用电子计算机监测棉田虫害等也取得进展。
再次,重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该区不仅拖拉机已广泛使用,播种、施肥还用飞机作业,放牧也使用了飞机、汽车,为农用飞机起降修建的飞机场仅新西兰就有上千个。
最后,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方式。为了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澳新两国在生产和销售环节都建立起了由生产者代表和政府官员组成的半官方机构,如羊毛公司、小麦局、乳品局等,这些机构在协调各方面利益、促进生产和销售上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该区农业的主要问题是:近年来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低迷进而影响该区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农场普遍负债重、收入下降、经营困难。
为此,该区管理层采用的对策是:为了应付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波动和日益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除致力于本区农产品多样化、出口流向多元化之外,澳新已签署密切两国经济关系的协定,以建立两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共同市场;继续加大对农业发放贷款的力度;实行保证价格以维护农场的合理收入;强化农业科技研究,增加由政府提供的科研经费,并由政府负责推广科研成果,从根本上消除近代农业所引起的能源浪费等弊端,减轻农场经营负担。
(六)北美农业区
北美农业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地理位置上,美加两国领土连成一片。美国的面积是937×104km2,加拿大的面积是992×104km2,分别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美国的人口约为2.36亿,加拿大的人口约为2515万。
美、加两国地形复杂。东部地区的阿巴拉契亚山系从北向南偏西延伸,西部地区的科迪勒拉山系从北向南偏东延伸,贯穿两国。这两个山系把美加分割成各种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在阿巴拉契亚山系以东是狭长的大西洋沿岸平原,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比较温和潮湿。该山系以西是是北美的中央大平原,大平原以西到西部山区之间是大草原。中央平原冬冷夏热多雨雪,是重要的农业区;而大草原气候多变,雨量明显比大平原区少。西部科迪勒拉山系的诸山脉构成北美高原,冬季干燥寒冷,夏季干燥炎热。北美高原西侧是太平洋沿海平原,夏凉冬暖,雨量充沛。加拿大北部是冻土地带,为寒带苔原气候,其余大部分为大陆性温带针叶林气候。加拿大除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南部和安大略省南部的无霜期达到180~220天外,东部大部分地区只有100~160天,北部区不到100天。由于该区地形、气候各异,地域辽阔,有利于农业的多样化生产。
美国的人均耕地为0.81hm2左右,人均牧场面积为1.03hm2;加拿大虽然农用地数量远少于美国,但因人口少,人均耕地面积多达1.94hm2,人均牧场面积为1hm2。两国的森林覆盖率都在30%左右。
加拿大农业与美国农业的情况类似,我们主要就加拿大的农业作一分析。
从20世纪初开始加拿大已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之一。1995年加拿大的谷物总产量为4500×104t,人均产量达到1.8t,名列世界前茅。其中燕麦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加拿大由于人口少,消费总量有限,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剩余谷物,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粮食出口国。在畜牧业生产方面,该国生产的肉类人均98kg,牛奶人均330kg,鸡蛋人均13kg。若按人均占有量计算,加拿大的农业生产达到很高的水平,有的产品(谷物和牛奶)的人均占有量指标已超过美国。
目前,加拿大的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3.8%,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尽管如此,农产品依然是该国的主要出口物资。而且,如把农用物资生产部门、与农场有密切的业务联系的服务部门以及农产品原料加工部门等计算在一起的话,这部分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5%。
再就加拿大的农业生产结构分析,耕地面积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1.7%,为4628×104hm2;牧场占6%,为2390×104hm2;林地占82.3%,为32613×104hm2。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占75.6%,林业占20.5%,渔业和狩猎业占3.9%。
该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产值比例基本上保持平衡。在种植业内部谷物和牧草所占比例为57%,油料作物为13.3%,其他是蔬菜、水果等。有许多产品如咖啡、柑橘等完全依靠进口,蔬菜和油料的供给也无法满足需求。畜牧业内部牛和牛乳产品的比重为64%,猪的比重为19.3%,家禽和禽蛋的比重为14.6%。加拿大的谷物和畜产品(除羊肉外)基本上都能自给有余。
尽管加拿大农业发达,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其中主要是:由于成本和价格方面的波动,农业部门的收益率低于其他经济部门,而且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影响了对农业资源的有效使用;农产品长期供过于求,价格低导致收入少,农场主为了扭转局面,便采用新技术以降低成本,这又使生产过剩状况加剧;由于土壤、运输、规模等条件不同,各地区农场的收入差距扩大,影响了部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此,加拿大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
首先,利用销售委员会调节农产品销售。销售委员会是根据政府授权,经过多数生产者赞同而成立的带有合作社性质的一种强制性的销售机构。根据法律规定,销售委员会一旦成立,该地域所有的生产者都要按照委员会的规定出售产品。各委员会权力范围不同,有的只可以制定最低出售价格;有的还可以制定生产与销售配额,并规定销售时间和地点。在配额内的产品,生产者可以保证盈利的价格销售,超过配额多生产的产品,则要降低销售价格。总之,该委员会的目的在于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生产者的利益。目前这类委员会在加拿大已有100多个。
其次,对某些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政策。例如,政府对草原区生产的小麦、大麦和燕麦提供保证价格。
再次,政府建立了农业信贷公司,专门向农场主提供长期信贷以助他们扩大农场规模或购买农机设备。
最后,政府负责修建和维护全国的农村公路网,负责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等。
(七)西欧、北欧和南欧农业区
该区包括26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为359.6×104km2、人口约为3.5亿该区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雾,是典型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北部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属温带针叶林气候。该区河流分布均匀,河网稠密、水量充足,大多发源于欧洲中部。
下面分别叙述该区三部分的农业情况。
1.西欧部分
它包括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面积约为94×104km2,人口为1.4亿。西欧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很小,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因此该处有利于牧草生长,各国的畜牧业都较发达。
法国和荷兰是西欧,也是世界上农业较为发达的两个国家。法国的小麦、甜菜和牛肉总产量稳居西欧之首,其农产品出口总额多年来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它还是世界主要的葡萄酒生产国,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0%,平均年产量在650×104t左右。荷兰的农业成就十分突出,其小麦每平方米产量达到7000kg以上。该国是世界最大的干酪和奶酪出口国,马铃薯的产量很高,出口值占世界出口值的1/3,它的园艺业闻名于世,1995年园艺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6%。荷兰是仅次于美、法的世界上第三个农产品出口大国。法、荷两国的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比例都很高,分别为56%和66%。
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就业人数的2.5%。农业以集约化的养畜业为主,其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8.5%。长期以来,英国农产品的自给率不高,除家禽、鸡蛋及马铃薯外,其他均需进口。尽管进口农产品的种类数量有所减少,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
2.北欧部分
它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等,面积约为132×104km2,人口约为2300万,其境内多高原、丘陵、湖泊。
相比较而言,丹麦的农业在北欧诸国中是最出色的,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2.2%,森林与林地占12%。它的耕地主要种植饲料作物,所以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的比例高达65%,畜产品是丹麦的主要出口商品。干肉、咸肉、熏肉与火腿的出口值均居世界第一。
挪威、瑞典、芬兰三国的共同点较多:耕地少,土质差,森林资源丰富。它们各自的耕地面积比例都低于10%,尤其是挪威,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2.7%。由于气候条件适合于牧畜业发展,所以,三国都将有限耕地的70%左右种植饲料作物。挪威的农畜产品自给率为40%,每年需大量进口谷物,而瑞典和芬兰的农畜产品可基本自给。
冰岛以渔业为主,其耕地面积不到土地总面积的1%。
3.中欧部分
它包括德国、瑞士、奥地利等,是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面积为101×104km2,人口为1.5亿。在其境内,南部被阿尔卑斯山脉盘据,为森林所覆盖,并有草甸草原作为高山牧场;北部是平原和草地,地形平坦,土质肥沃。
在中欧地区,德国的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该国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比例为70%,所以它是以畜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综合发展的农业模式。种植业中的主要作物是麦类、马铃薯和甜菜。在欧洲国家中,德国的谷物、鲜牛奶和肉类产量仅次于法国,居第二位。近年来,该国农产品自给率有较大提高,只有蔬菜自给率提高不快,仍在多年前的35%左右。
德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仅次于美国、法国和荷兰,居世界第四位,但它又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净进口国,进口的大宗农产品是:蔬菜、水果、肉制品、咖啡、茶叶等。
瑞士和奥地利自然条件相似,境内多山,缺乏肥沃的耕地资源。自然状况决定了两国只能以畜牧业为主。瑞士是著名的乳制品生产国,其黄油和巧克力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但谷物需依赖大量进口;而奥地利的农畜产品可以基本自给。
4.南欧部分
它包括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是指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欧洲部分。面积为166×104km2,人口约1.7亿。
这些国家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不大。受自然条件影响,此处长期以来农业以种植业为主,除麦类、玉米、水稻外,园艺业也十分发达。葡萄、柑橘、无花果、橄榄等地中海果品及蔬菜、花卉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西班牙的面积在该农业区仅次于法国,耕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0%,牧场草地比例为20%,森林与林地比例为30%。农产品有谷物、橄榄和橄榄油、葡萄和葡萄酒等。橄榄和橄榄油的生产较为突出,两者均居世界第二。1995年葡萄酒产量为320×104t,在欧洲居意、法之后,名列第三。该国谷物的单产水平低。
意大利人口居该农区第二位,近6000×104人。全国3/4是山地,农业资源贫乏。该国的橄榄与橄榄油生产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第一大葡萄酒生产国,但其食品尚不能自给。
希腊面积狭小,境内多山,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0%。虽然土质较差,但谷物产量达到3500kg/hm2(1990年),在南欧诸国中名列前茅。
  本文标题:农区类型划分及世界大农区(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nongye/1160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nongye/11601.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农区类型划分及世界大农区(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农区类型划分及世界大农区(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