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1∶1000 000土地资源图”的评价标准,最适于林业生产、无明显限制因素、质量好的一等林地面积占有林地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东部、西南及丘陵山区;质量中等的有林地面积约占27%,主要分布在西南及西藏高山陡坡地区;质量差的三等林地约占8%,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和南方岩溶地区。
综上所述,中国现有林地的质量较好,但是林地现实生产力低,单位面积有林地的蓄积量少,林分生长率也较低。全国林分综合生长率为2.88%,林分每公顷年生长量为2.40m3,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林分平均生长率大多在3.0%以上,每公顷年生长量为3~6m3,与之相比,中国差距较大。这与中国许多林区过量采伐、存在大量次生林有关。据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与第三次相比较,大径材蓄积量比重下降,蓄积量减少了约2×108m3,单位面积林分平均蓄积量由每公顷77.1m3下降为75m3;可供采伐的森林资源不断萎缩,林龄结构趋向于低龄化,长江源头的成过熟林几乎采伐完毕,从而转向近熟和中龄用材林采伐。按照目前每年采伐超过1×108m3的速度,大约到2015年,将会出现有林无材、资源枯竭的严峻局面。
3.林业产值下降
林业产值在全国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很低。以1992年为例,全国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5.5%,牧业占27.0%,副业占6.1%,渔业占6.8%,林业仅占4.6%。尤其是森工企业不少都陷入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境地。以四川为例,川西林区由于过量采伐,14家重点采伐企业完全无林可采,1997年22家重点森工企业亏损额达2亿元,不得不靠砍伐母树林和保留带维持生计。随着森林资源的过量采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
二、建国以来林业发展的成绩和面临的严峻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8.6%上升到13.92%。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累计造林10.95×108hm2,平均每年造林547.5×104hm2。1990年以来,全国共完成义务植树 110亿株,广东、福建、湖南等12个省区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提前于1994年完成,目前已完成造林1851×104hm2,2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或控制,3420×104hm2的农田建起了农田防护林网,769个县(市)基本实现了平原绿化,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799处,面积7185hm2。
但是,中国的森林和林业现状形势比较严峻,不容乐观。从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来看,森林资源总量虽有所增长,生长量大于消耗量,但是用材林中成、过熟林蓄积量大幅度减少,平均每年出现“赤字”为5 000×104m3以上,成、过熟林面积减少1/3。我国重要木材生产基地东北、内蒙林区情况更为严重,可采伐的成熟林面积和建国初期相比减少了2/3以上,可采伐的成、过熟林蓄积量目前已基本枯竭,而大量人工林中的中龄林将被提前采伐。由于长期以来抚育资金不足,大面积中幼龄林不能及时进行抚育,林木生长慢,林分质量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森林面积下降的速度将更快,整个林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加上乱砍滥伐,毁林开垦等,森林资源流失严重,每年有超过200×104hm2的林地转化为非林地,林业用地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结束的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1994—1998年)初步表明,这几年林地流失的数量较“八五”期间有增无减,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本来应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的林区,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有不少林地逆转为荒漠化土地。目前,全国荒漠化面积已发展到262×104km2,水土流失面积为367×104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每年流入江河湖海的泥沙达40~50×108t,使我国天然湖泊面积缩小了40%。几十年来因淤积和围湖造田,八百里洞庭早已是徒有虚名,湖面由6 000km2缩小到只有2 145km2 ,鄱阳湖面积40年来也缩小了1/5以上。“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湖泊面积仅为建国初期的1/3。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中游湖泊淤积,蓄洪功能大为降低,暴雨后一泻千里,洪水泛滥成灾。1998年所遭遇的特大洪水,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生态恶化也造成了物种急剧减少。近50年来,我国约有200种植物、10多种野生动物已经灭绝,还有400多种濒临灭绝。因此,发展林业,保持森林资源,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
本文标题:我国的林业概况(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nongye/1157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nongye/1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