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依据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原则的制订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通过教学可以提出新的或丰富已有的原则,如“广泛应用地理感性材料原则”和“联系乡土地理知识原则”都是由许多地理教学经验而丰富完善的;因此,地理教学原则来自教学实践,又服务于地理教学实践。
(二)地理教学原则体系
1、地理教学原则的产生
我国早期地理教学原则出现在《奏定学堂程》中:“凡教地理者使知大地与人类之关系”。竺可桢教授1922年提出了归纳法、演绎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四项地理教学原则:“凡教授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其始也必须自本土地理着手。教授地理须洞悉儿童之能力,揣摩儿童之心理;应与他学科时通声息,以期互相印证。讲求地理上环境对于人类之影响。地理不能专恃教科书与地图,必须观察地形、实测气候,使儿童亲尝目睹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解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地理教学原则在内容和体系研究上都有了很大发展。
2、地理教学原则体系
地理教学原则体系是根据地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排列和表达的各项地理教学原则,即广泛应用地理感性材料的原则、联系乡土地理知识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地理原理与地理事实统一的原则、地理教学紧密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实际的原则、地理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科学阐明人地关系的原则。鉴于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普通教育学中阐述较多,本节对这一原则未加赘述,但它却是贯穿于地理教学过程始终的一条重要原则。
二、地理教学原则的贯彻
(一)广泛应用地理感性材料的原则
应用地理感性材料是为了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发展形象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和理论。这是教学直观性原则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应用。地理教学应用各种感性材料和展示方法,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事象形象化、具体化,为使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提供教学条件。
地理感性材料的应用可以解决地理感性知识的教学任务,同时,它也是知觉过程到理解过程的有效媒介。“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对地理感性材料的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对地理事象形成正确表象和观念,为掌握地理理性知识奠定基础。地理感性材料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很强的作用。有关的研究表明,差生的普遍特点之一是观察能力薄弱,因而缺乏应有的求知欲。而地理感性材料有丰富多样的内容,通过地理教学可以提供系统的观察能力训练,为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引起学习兴起提供基本条件。贯彻这一教学原则,可以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方法。
1、地图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地图获得感性地理知识,以详细观察地理事物为出发点,发挥地图的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的各环节多接触地图和认识地图。利用地图的直观性,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和巩固有关地理知识,并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实物直观方法
运用地理标本、地理模型、仪器等地理教具,以及地理实验、地理园地和实地观察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获得鲜明的感性材料,形成清晰的印象,既有助于展开地理教学,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3、图象直观方法
运用地理图表、图解、景观画片、卫星影象等地理直观材料,以及幻灯、投影、电影、录相和计算机等电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4、语言直观方法
运用形象化语言唤起和形成学生有关地理事物的表象和带有某些感情色彩的地理印象。语言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想象能力的方法之一。
地理语言直观具有生动形象、勾画清晰、通俗有趣、设疑引导、深入浅出和艺术感染的特点。地理语言直观教学不仅可以强化直观教具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弥补教具表现不出来的某些内容,纠正学生观察时产生的某些错觉。
本文标题:地理教学过程(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yuxue/295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yuxue/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