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黄土高原志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黄土高原志 > 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7)

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7)

时间:2013-03-03 22:2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956年8月8日     49.3     150     0.329     292.13    43.7     139.82    233

彬县丰峪   1958年7月23日    26.2           0.27               2730吨/平方公里  1
 沟流域   1958年9月12日    25.8           0.01              37.58吨/平方公里  71.6

   黄土高原各地水土流失资料还表明,一年中的土壤侵蚀总量常常是由几场较大的暴雨造成的。安
塞县茶坊径流小区1975年实测的年侵蚀量全部是由占全年降水量15.3%的四次暴雨造成的,其中最大
的一次降雨为2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1%,而引起的土壤侵蚀量却占全年总侵蚀量的78.7%,绥德
韭园沟1977年8月4日~5日历时24小时49分钟内,流域平均降水177.4毫米,形成的洪水总量564.6万立方
米,洪水模数8.04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总输沙量764.2万吨,输沙模数10.9万吨/平方公里。彬县鸣
玉池流域1960年7月4日降雨103.3毫米,历时13小时25分钟,平均雨强7.7毫米/小时,产生的土壤侵蚀
平均每平方公里928.4吨,雨量占汛期282.3毫米的36.6%,侵蚀模数占汛期1225吨/平方公里的75.8%。
   2.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制造新的水土流失两个方面。
   ①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根据黄土高原的地形和自然资源特点,发展林牧业比较适宜,且有着发展畜牧业的悠久历史,而
发展粮食生产则受到严格的限制。但是,该区多年来由于人口的急骤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水平的低下,
粮食供需矛盾相当尖锐,因而在农业生产布局、安排上,重粮、轻林、挤牧,形成单一粮食经营的大
农业结构。虽然近几年进行调整,但种植业仍占主导地位(表9.8)。

表9.8  陕西黄土高原各地市农业经济结构表(1984年)   (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

地(市)名称     农业总产    种 植 业     其   中      林  业     牧 业 值
          值(万元)    产值   %   粮食作物   %    产值   %   产值   %
榆林地区       51487    33704  65.5   20707   61.4    9638  18.7   8145   15.8
延安地区       41929    31461  75.0   18261   58.0    5563  13.3   4905   11.7
铜川市        9785     7814  79.9    5297   67.8    1039  10.6   932   9.5
咸阳北市五县     19861    163887  82.5   13370   81.6    1545   7.8   1929   9.7
 合  计       123062    89366  12.6   57635   64.5   17785  14.5  15911   12.9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种植业占着主导地位,林牧业比例很小。在种植业内部,
粮食生产又占着优势。这种结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已产生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农业整体功能下降,经济效益很
差,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陕西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农耕地仅限于比较平坦的梁峁顶和河谷川道区,
  本文标题: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7)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gtu/4519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gtu/4519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7)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7)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