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黄土高原志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黄土高原志 > 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5)

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5)

时间:2013-03-03 22:2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的沙粒,愈近地面粗颗粒愈多,主要是滚动和跃动的沙粒。当距地表50厘米处,气流含沙量接近于零,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风沙障的高度设置50厘米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表9.5  榆林风沙流颗粒大小及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

 高度      机   械   组   成(%)       输沙率
(厘米)    粗 粒    中 粒    细 粒   (毫米/平方厘米·秒)
5       27.4    35.9    36.7       0.492
10      25.6    14.0    60.4        -
15      25.0    25.3    49.7       0.142
20~25    24.2    27.1    48.2       0.059
30~35    16.8    19.5    63.7       0.029
40~50    16.7    16.1    67.2       0.017

   三、水土流失因素
   水土流失都出现于一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受控于组成的地理环境的各地
理要素,同时也受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制约。就自然因素而言,主要包括地形、土壤(岩陆)、气候、植
被和新构造运动。就人类的经济活动而论,陕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对土地的不
合理利用有关。
   1.自然因素
   地形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基础,其坡度、坡长、坡向和地面的破碎度等均对水土流失有着重要的影
响。
   据咸阳市水保站1960年7月4日的暴雨调查结果,2~4°的坡面,水土流失轻微,8~15°的坡面,
细沟侵蚀明显,20~35°的坡面,切沟侵蚀剧烈。据研究资料,在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
坡度每增加3°,坡面径流约扩大6%,冲刷量则增加40%。
   延安市小砭沟,流域面积3.9平方公里,沟壑密度3.84公里/平方公里,25°以上的坡地占总面积
的68.5%,25°度以下的坡地仅占31.5%,15°以下的坡地只占13.5%,每平方公里每年流失泥沙近1
万吨。绥德韭园沟的沟壑密度为5.34公里/平方公里,25°以上的坡地占流域总面积的70%,每平方
公里每年流失泥沙约2万吨。
   ①土壤(岩性):陕西黄土高原的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是第三纪末到第四纪以来沉积的未经固结的风
成黄土,质地均一,粉砂含量高(50%以上) ,组织疏松,土壤发育幼年,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少,
抗蚀抗冲性能差, 遇水极易崩溃解体。据中国科学院西北水保所试验,100立方厘米的黄土块置入静
水中,3~5分钟即可全部崩散。经对中更新世黄土样品(5×5×5立方厘米) 测定,浸水后1分53秒~5分
16秒内全部溃解,上更新世黄土2分8秒~4分9秒内全部崩溃。由此可见,这种黄土分散率很高,属易
蚀性土体,故面蚀强烈,沟蚀亦相当活跃。同时,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水分易于下渗,下伏基底是质
地粘重的不透水的红土,故常引起崩塌、滑塌和滑坡发生。另外,黄土具湿陷性,可助长沟头延伸和
沟岸扩张,常成为溯源侵蚀和重力侵蚀主要原因之一。例如长武县的东沟,在50年内延伸了300多米,
平均每年延伸6米。
   长城沿线风沙区的沙土,大多是松散无结构的细砂粒,透水性强,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少量的降
水多形成地下水,而地表常处于干燥状态,容易被风吹移发生风蚀。
   ②植被:植被是保持水土抑制土壤侵蚀的一个因素。据在子午岭坡地上40~50龄辽东栎和白桦混
交林中观测,1963年8月16日~9月19日降水量265.7毫米,产生的地表径流仅2.4毫米,冲刷量只有4公
  本文标题: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gtu/4519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gtu/4519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