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体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城市地面径流,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大量城市污水随意排入江河湖海,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的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人们排出的生活污水,生化需氧量①一般是400毫克/升。洁净的地面水,要求生化需氧量在3—4毫克/升以下。这样,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排入天然水体后,需要用100—133倍的净水来稀释,才能达到正常的地面水标准。
城市污水中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进入水体,使藻类大量繁生,水体呈缺氧状态,致使鱼类大量死亡。有些金属,如汞、镉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会发生“公害病”。
3.噪声污染 城市环境噪声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噪声破坏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噪声在50分贝②以下,环境是安静的,而各种车辆造成的噪声一般都在80分贝以上。
4.固体废弃物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的废弃物、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俗称垃圾,如不及时清理运出,既占据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又不卫生,影响人们健康。
(二)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的急剧膨胀,使原有城市的布局形式、城市结构、城市的市政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许多大城市交通阻塞,住房拥挤。在有些国家的大城市里,一些人住在卫生条件很差的贫民窟和棚户区内。
(三)绿化面积少。由于人口的激增,建筑物密度大,城市拥挤不堪,树木草地面积日趋缩小。有人计算,每个城市居民平均拥有10平方米的树木,或者50平方米的草坪,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0%以上,才能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但是,目前许多城市达不到这个标准。
制订城市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20世纪上半叶,因资本主义生产高速发展,城市中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60年代以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控制城市人口的发展,制订城市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采取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措施是:
(一)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许多国家大城市的发展,都以改变布局,实现郊区城市化为特点。即把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资金和技术,日益向郊区分散,使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因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有些国家在大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有些国家则采取分散城市多种职能的办法,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分开,如美国建都华盛顿,巴基斯坦建都伊斯兰堡,巴西建都巴西利亚,等等。
本文标题: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10.3(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gaozhong/1361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gaozhong/1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