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全国城市历史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全国城市历史地理 > 我国城市的城址选择(5)

我国城市的城址选择(5)

时间:2012-02-06 08:4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洛阳最早的城址就是周公营建的成周城,因为后来成为王都所在,故又称王城。它位于洛河北岸、涧水与瀍水之间,或者横跨瀍水。在今洛阳市中州路王城公园一带已发现了东周王城遗址,也可能与西周成周城有继承关系。

  汉魏洛阳城是成周城的郊区,被称为下都,位于今洛阳市东15千米处,即白马寺东1千米。这座城是秦相吕不韦修建的,吕不韦被封为洛阳10万户侯,即为此邑。西汉时宫殿仍在,刘邦曾“置酒洛阳南宫”。东汉光武帝即位后,正式定都洛阳,后来曹魏、西晋、北魏、后唐等均建都于此。东汉所以选择洛阳建都,一方面是西汉的都城早已破坏无余,另一方面也同洛阳的地理条件优越有密切关系。这里背靠邙山,面对伊阙,“形胜甲于天下”,是邙山、洛河之间地形比较开阔的所在,能够南临河,北倚山而建城,故汉魏洛阳城就选址于此,而不在西周的成周(王城)建都。

  隋大业元年(605年),改营东京城,放弃汉魏洛阳城,把城址西移18里,即今洛阳市及附近郊区所在地。隋代洛阳城址所以西移,主要是为控制伊、洛、瀍、涧四水,使城市供水更为丰沛,交通更为便利。隋代的洛阳城规模宏大,背靠邙山,面对伊阙,东过瀍水,西踰涧水,洛河横贯其中,为四河纵横交错的中心。隋代的南北大运河就是以洛阳为起点,向东南、东北辐射出去,使洛阳成为全国水运的中心。洛阳城址西移后,控制了伊、洛、瀍、涧四河的谷口,也成为洛阳平原陆路交通的枢纽。由于隋代选择的洛阳城址最为优越,使河南、洛阳“合二为一”,唐亦称为东都,武则天更名神都,长期居住于此。今天的洛阳市就是隋代东京城的延续和发展。今天的洛阳老城,是金代利用隋唐洛阳城内的东城向东扩展而建成的。

  今天的芜湖市起源于汉武帝所设置的芜湖县。其城址就是位于芜湖市以东40里的鸠兹城,当地群众称为“楚王城”。城址位于一片侵蚀残丘向北延伸的尽头,地势高峻,周围原来是一片沼泽地带。它北临古代的中江,中江东连太湖,西通长江。鸠兹正是能够控制东西水路交通而兴起的一座城市。

  三国时,孙吴设置的芜湖县,城址已转移到今芜湖市区东南隅的鸡毛山。鸡毛山紧傍青弋江北岸,西去青弋江入长江口不到10里。由于东汉以后中江地位的降低,青弋江为长江支流,反而后来居上,水路交通地位日益重要,芜湖城址就不能不向青弋江转移。尽管5世纪以后,由于战乱,芜湖县曾被撤销,但作为一座城市的芜湖却继续向前发展。10世纪再设芜湖县,仍以鸡毛山为城址。

  芜湖城址定于鸡毛山以后,虽然再未转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长江航运的发达,城区则不断沿青弋江向长江口岸发展,形成了所谓十里长街的带状城市。1840年鸦片战争后,芜湖城外沿长江一带被划为租界区,使芜湖城区由青弋江岸上迅速转移到长江岸上,形成新的市区。

  临淄城址的转移则属于另一种类型。临淄位于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从兴起到发展,城址并未转移,但由于地理条件的变化,一座新的城市兴起,取临淄而代之,临淄则衰落下去。从这种意义上说,也属于城址转移的另一种类型。

  临淄位于鲁中山地北麓的淄河西岸。早在殷商时期,从中原通往山东半岛的东西大道,就是沿鲁中山地北麓东西一线展开。临淄不仅位于这条大道之上,而且控制淄河的渡口,因此就发展成为山东地区最早的城市。

  西晋末年,随着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的开发,通过鲁中山地北麓的大道南移,临淄远离交通大道,位于这条交通大道之上的益都(今青州)反而兴盛起来,后来成为唐代青州的治所。

  清代初年,通过鲁中山地的东西大道,原来经过白云山(或称长白山)北麓,后来穿过白云山南麓的谷道则成为捷径,位于这条谷道口的周村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新兴的工商业城市。

  清代末年,胶济铁路(胶州湾到济南)利用山南谷道,周村的地位就更加重要。位于胶济线上的张店,又是通博山铁路支线的起点,建国后又把这条支线向北伸延,张店遂成为十字形铁路线的中心,地位甚至超过了周村,一跃而成为今天淄博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与张店、周村相类似的就是辛店。辛店位于临淄城南20里,正好是东西大道南移后的必经之地,胶济铁路建成后地位更加重要。近年来又修建了从辛店向南的铁路支线,辛店遂取临淄而代之,成为淄博市临淄区的行政中心,临淄就显得十分偏僻。

  今天的兰州市兴起于西汉的金城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31年)置金城郡。据说金城郡治金城县,县城为李息所筑,大约位于今兰州市的西固区。这就是今兰州最早的城址。金城县恰好处于羌戎之间,西控河湟,北扼朔方,“陇右安厄,常系此地”。由于这里群山环峙、“控河为险”,易守难攻,又是控制河湟和河西走廊的咽喉,地理位置优越,山川形势险要,终于成为中原王朝控制西北的重镇。尽管后来金城郡治随着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不断迁移,但金城县却一直存在,只是西魏时曾改金城县为子城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郡为州,置兰州总管府,并把子城县(大业时改名金城)迁至今兰州市城关区。兰州之名始见于此。这次城址迁移,除适应政治斗争的形势和交通道路的变迁外,主要是为了把兰州城址迁移到兰州盆地的中心,使兰州成为控制大西北的前哨阵地。这里群山环抱,平原开阔,土地资源丰富,黄河横贯其间,有建成大城的一切有利条件。隋代以后兰州城市迅速发展,政治、军事地位不断提高,而城址再未转移,正好证明隋代所选择的兰州城址,地理条件是最为优越的。

  太原城兴起很早,位于今太原市西南的汾河以西、晋祠以东地区。公元前497年,赵鞅命董安于修建晋阳城,后来尹锋又继续修筑,称为晋阳城。

  晋阳城建在汾河以西、晋水之北,郦道元说:“城在晋水之阳故曰晋阳矣”,城址在今天太原晋源一带。这里西有悬瓮山,西北有蒙山,山环水绕,易守难攻。赵鞅所以选择太原盆地修建晋阳城,从春秋时晋国的形势看,晋阳城远离当时晋国国都新田(今侯马西北牛村),偏居晋中,在这里选址建城,首先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其次,赵鞅以晋阳为基地,向北拓展疆土,扩大赵氏的势力范围。赵襄子时赵国逐渐强大,于是兴兵西北部,赵国的势力达到雁门、平城一带,解除了“戎狄”的威胁。“于是赵北有代,南并知氏,强于韩、魏”。三家分晋后,晋阳是赵国国都,是赵国早期政治、军事中心。苏秦说赵王,“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如赵强”。实践证明,赵鞅选择太原盆地建城,以及把晋阳作为基地向北开拓,对山西中部、北部的开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文标题:我国城市的城址选择(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chengdi/3610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chengdi/3610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我国城市的城址选择(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城市的城址选择(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