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位于东经99.1°,北纬24.6°,在云南省西部,怒江下游东岸。元代称石甸,明改为施甸。1962年析置施甸县。“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
昌宁县:位于东经99.5°,北纬24.8°,在云南省西部,大理市西南。1935年设昌宁县。取“昌盛安宁”之意命名。
龙陵县:位于东经98.7°,北纬24.5°,在云南省西部。1913年设龙陵县。原名勐龙。勐龙系傣语,意为陵墓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称龙陵,为傣语意译,并引申为皇帝墓或龙脉大地。
腾冲县:位于东经98.5°,北纬25.0°,在云南省西部,西邻缅甸。元置腾冲府。据《徐霞客游记》:“以地多藤,元名藤州。”“冲”,意为滇西户门,是通往印缅交通要冲。1913年设县。
毕节市:位于东经105.3°,北纬27.3°,在贵州省西北部,与四川、云南省相邻。汉置平夷县,明置毕节卫,清置毕节县。毕节系彝语“比跻”音译,意为虎,因彝族古代的虎图腾而得名。1993年设市。
赫章县:位于东经104.7°,北纬27.1°,在贵州省西北部。1913年置威宁县。1942年析威宁县赫章、可乐、野马川、财神堂四区置县。以赫章区为名。
纳雍县:位于东经105.3°,北纬26.7°,在贵州省西部。1941年从大定县析置纳雍县,以境内纳雍河得名。
黔西县:位于东经106.0°,北纬27.0°,在贵州省中西部。清康熙四年置黔西府,二十二年废府置州,因在黔之西部,故名。1913年置黔西县。
大方县:位于东经105.6°,北纬27.1°,在贵州省西北部。明筑大方城置州,清置大定府、大定县。1958年改为大方县,以古城名为县。
织金县:位于东经105.7°,北纬26.6°,在贵州省中西部。1913年置平远县,1914年改织金县。据《贵州名胜古迹概说》:“民国改州为县,旋改织金县,以织金河名。”
金沙县:位于东经106.2°,北纬27.4°,在贵州省北端。1941年析黔西县西北部及大定、遵义二县部分地区置县,以境内“金宝屯”、“沙溪坝”各取首字为名。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04.2°,北纬26.8°,在贵州省西部。清康熙三年(1644年)平水西、乌撒,次年载乌撒卫置威宁府。取威镇安宁之意。1913年置威宁县,1954年改为自治县。
昌都县:位于东经97.1°,北纬31。 1°,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澜沧江上游。1960年置县。昌都,系藏语,意为“双河口”,似因所处地理位置而得名。
盐井县:位于东经98.6°,北纬29.0°,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澜沦江中游东岸。1983年置县。盐井系从藏语意译而来,因此地有盐井而得名。
芒康县:位于东经98.5°,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东部,东邻四川省。1960年设宁静县,1965年改今名。芒康,系藏语,意为善妙地域。
贡觉县:位于东经98.2°,北纬30.8°,在西藏自治区东部,东邻四川。1960年置县。贡觉,系藏语,意为“‘贡’活佛在‘觉’地方定居”。
碧土县:位于东经98.3°,北纬28.9°,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邻云南省。1983年设置。碧土,系藏语,意为“碱”。一说意为“羊毛坡上”。传说在建“碧土寺”前,有个喇嘛将一小团羊毛抛上天,羊毛落到山坡上,就在此建寺。
八宿县:位于东经96.9°,北纬30.0°,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怒江西岸。1960年设县。八宿,系藏语,意为“勇士山麓”。
左贯县:位于东经97.8°,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怒江东岸。1960年置县。左贡,系藏语,意为“犏牛岗”。
生达县:位于东经97.5°,北纬32.0°,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北邻青海省。1983年由昌都和江达县部分地区设县。生达,系藏语,意为“背阴口”。
边坝县:位于东经94.7°,北纬30.9°,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麓。1960年设县。边坝,系藏语,意为吉祥光辉。传说元朝皇帝霍尔色金(即忽必烈)时期,有一要员名叫沙西仲贡曲帕尔从内地到此,点燃一个火炬,宣称在此要修建佛塔。
洛隆县:位于东经95.8°,北纬30.7°,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怒江上游西岸。1960年置县。洛隆,系藏语,意为南谷、南川。
江达县:位于东经98.2°,北纬31.5°,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邻接四川、青海省。1960年置县。江达,系藏语,意为“江普寺沟口”,因地处该寺沟口,故名。
类乌齐县:位于东经96.5°,北纬31.2°,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北邻青海省。1960年设县。类乌齐,系藏语,意为大山。
丁青县:位于东经95.5°,北纬31.4°,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1960年置县。丁青,系藏语,意为大台地。
察雅县位于东经97.5°,北纬30.6°,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沦江中上游东岸。1960年设县。察雅系藏语,意为岩槽。
妥坝县:位于东经97.5°,北纬31.2°,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1983年置县。妥坝,系藏语,意为界碑。相传,从前当地居民建立界碑,以防阻白日部落侵占其土地。
成都市:位于东经104.1°,北纬30.6°,在四川省中部。秦置成都县。成都系氐羌语,“成”为蜀人自称,意为高原人,“都”意为地区,地方。即“成”人的地方之意。1930年设市。简称蓉,因五代孟蜀后主时,成都城上启遍插木芙蓉,因名芙蓉城,简称蓉城或蓉。
都江堰市:位于东经103.6°,北纬31.0°,在四川省中部。据《今县释名》:“汉文翁穿漕江灌溉,谓之金灌口,唐因置灌宁县,孟蜀改灌州,明改县。”一说今县城古名灌口,战国秦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陆,为灌之口而名。1988年改为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
本文标题:我国地名由来-西南地区(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zatan/3075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zatan/30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