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的步骤
1.列出计划表
制订学期地理课外活动计划表(活动序列表)。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方法。有材料,物品工具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每次活动后要及时加以总结,要找出成功原因及失败的地方。当然有的活动内容应有老师作出必要的示范。因此,无论是短期的或长期的地理课外活动,都必须列出计划表,包括目的、任务、方法及所需的场地材料等等。活动计划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2.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1到2课时的活动量。小型活动人数一般10到20人为宜,大型活动可视情况而定,分若干小组,选出组长,以后在活动中由各组长实际负责工作。师生共同配合有利活动开展。
3.活动过程中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指导教师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如在调查我县乡镇企业污染源时,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参观佘山天文台和地震站时要做好笔记,要提出疑问,在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科学性、严肃性、不能信口开河,否则适得其反。制作地理剪报汇编应讲究排版、文字书写、图文搭配,既要反映地理特征;又要对资料做一定的加工提炼。凡是活动准备充分,教师督促与指导得当,活动率就高,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就大大提高。
4.成果检阅与归档
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以外,做好成果检阅和归档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成果检阅方法很多,可以请专家领导作专题报告或现场观摩指导;参与学生小竞赛评审(地震、环境等),学生课外活动作品进行展览(如少科站巡展)进行国土、国情知识演讲等等。资料整理包括: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学生亲自动笔写的)可剪贴保管收藏;学生在活动中写的小(以前考察佘山地质地貌、地震及天文台、淀山湖及乡镇企业水质污染调查等)可以集成册,其中好的文章印发推荐交流;有些活动成果具有一定价值,可拍照保存,有条件可以拍录相,有用资料及时归档保管及输入计算机,以备查用。
本文标题: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的讨论(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1346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1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