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图1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一种气象灾害。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赤峰市发挥当地优势,发展通过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
材料三: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1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图2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图3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1)与游牧相比,阐述定居后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3分)
(2)分析赤峰市发生白灾的自然原因,并说明定居后牧业抗灾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5分)
(3)分析赤峰市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业链的条件。(4分)
(4)根据图3用实线绘出观测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说出观测地相对于赤峰市的方位。(3分)
29.【加试题】(15分)
(1)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减少(1分);生产规模扩大;集约化水平提高;交通等条件改善。(答出三点,得3分)
(2)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覆盖草场时间长(3分)。饲草储藏增多;圈舍对牲畜的防护增强。(2分)
(3)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带),种植业和畜牧业均可发展;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丰富饲料;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丰富原料。(3分)
(4)如图(2分);西北(1分)。
【解析】
本题以内蒙古地区的东部为区域背景,考查畜牧业的变化、气象灾害、产业活动的联系、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内容。
第(1)题,此题考查区域发展条件和阶段演化。从“游牧”向“定居后牧业”转变,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注意答案中的“动态性”词语,对应题干设问的词语:“变化”。如果能够发散思维视野,获得满分(即2分)还是足够的。当然,畜牧条件的变化,还包括劳动力、资金、生产装备等投入增加,集约化程度提高,市场、政策、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牲畜养殖技术的提高等等。
第(2)题,第一小问,首先要正确理解“白灾”是雪灾,题目材料二已经提供材料;这也是选修教材明确给出的地理概念,注意平时要熟悉地理教材;然后要注意“灾”的含义,即造成的危害大。第二小问,要抓住“抗灾能力”这个关键词。抗灾能力包括牧业对草地资源依赖性变化、冬季饲料储备情况、牲畜棚舍建设情况、当地居民的抗灾意识和救灾能力等方面。
第(3)题 ,根据材料二中的“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的内容介绍,可以正确把握题目的答题要求和设问角度。注意强调三者之间的“链条”关系。
第(4)题,首先,根据材料三“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推导出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纬度数值,计算出当地的纬度值是北纬45度。然后根据“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出当地的经度值是东经116度,求算出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5度。根据求算出的观察地经纬度(450N、1160E),判断出当地位于赤峰的西北方向。
本文标题: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考试地理试卷(9)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067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0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