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于9月23日(秋分日)日落后3小时30分钟(北京时间21时58分),对当地地理纬度进行测定,方法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若观测地位于洞庭湖畔,要想知道该地的地理坐标,除了材料提供的信息外,还需要测出(
A. 北极星的仰角
2. 观测者面前小路的延伸方向是(
A. 南北向转为东西向
C. 东北-西南走向转为东南-西北走向
【答案】1. A
【1题详解】当地经度可以通过材料中的时差计算。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半球地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和当地纬度正好相等,所以测出北极星的仰角即可得出该地纬度,获得当地地理坐标。据此分析本题选A。
【2题详解】因为观测者朝向北极星,所以面向正北方,面前小路的延伸方向是西北一东南走向转为东北一西南走向。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pide;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 1965年
C. 2015年
4. 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A. 老龄人口增加
B. 人口增加
C. 人才外流严重
D. 用工成本上升
【答案】3. C
【解析】本题组以我国劳动人口增长变化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题详解】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劳动人口增长率,不是劳动力人口数量。2015年以前,劳动人口增长率呈正值,劳动力数量一直增加,至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劳动力数量不再增长,达到最高值。2015年后,劳动人口增长率呈负值,劳动力人口数量逐渐减少。所以选C。
【4题详解】从表中可知,未来10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呈负值,劳动力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劳动力供给可能跟不上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导致用工成本增加,选项D符合题意。未来10年,老龄人口可能会增加,总人口也可能会增加,但这些变化不是劳动人口数量变化所导致的,因此选项A、B不符合题意。劳动力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劳动力供给不足,可能会对人才外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所以选D。
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是非洲第二高峰。下图示意肯尼亚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带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数目明显多于西北坡,直接原因是东南坡(
A. 降水多
6. M处的自然带是(
A. 热带雨林带
【答案】5. B
【5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个数明显多于西北坡,直接原因是东南坡高差大,水热条件变化大,B正确;A、C、D不是直接原因。故选B。
【6题详解】肯尼亚山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基带是热带草原带。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第一小题解答时应注意题干要求的是“直接原因”。
下图为山西传统村落(居民以窑洞为主)数量在不同坡向的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从图中看,北坡和西北坡村落数量较多,与南坡和东南坡差别很大,下列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A. 北坡和西北坡地形条件比南坡和东南坡好
B. 北坡和西北坡光照条件较好
C. 北坡和西北坡处于迎风坡,降水量大于南坡和东南坡
D. 南坡和东南坡的热量条件较好
8. 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测(
A. 该区域南坡植被生长好于北坡
C. 村落周围绿树成荫,四季常青
【答案】7. A
【7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山西,居民以窑洞为主,窑洞的建设对地形的要求较高,北坡和西北坡村落数量较多,而南坡和东南坡村落数量相对较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北坡和西北坡地形条件比南坡和东南坡好,A正确;南坡和东南坡为阳坡,也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光照、热量条件均更好,降水量也较北坡和西北坡大,BC错;如果从热量条件考虑聚落分布,南坡和东南坡的热量条件较好应属于南坡和东南坡的优势,则南坡和东南坡的村落数量应该更多,与材料信息矛盾,排除D。故选A。
【8题详解】该区域北坡村落数量多,同时,北坡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冷空气的影响大,而南坡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北坡村落建筑比南坡更需要防寒,B错,D正确;该区域气候偏干旱,降水相对较少,北坡为阴坡,土壤蒸发较小,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大,植被生长可能好于南坡,A错;山西地处我国北方地区,植被不可能四季常青,C错。故选D。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区域地理位置,理解不同坡向其光热条件差异,调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是致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区域四天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
A. 雾霾加剧
10. 图示时段最可能在(
A. 1月
11. 灌水法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 危害,由于该方法可以(
A. 增强地面反射
C. 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9. C
【解析】
【9题详解】由材料“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可知,霜冻主要是受冷锋或是冷高压影响。受冷锋过境影响,会形成大风、降温等天气特征。C正确。冷锋过境,雾霾会被大风吹散,空气质量升高,A错误。冷锋带来降温,B错误。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水汽含量很少,且气温较低,对流雨不明显,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我国冬春季节容易受寒潮影响,再观察图中霜冻线的变化,从12日至14日,霜冻线逐渐向南推移,说明此时间段,冷气团势力比较强,降温明显。而在15日,霜冻线反而向北移动,说明南方的暖气团势力增强,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就是春季,中纬度地区升温明显。B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水比热容较大,灌水法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导致夜晚冷却较慢,气温较高,可以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D正确。增强地面反射、削弱大气逆辐射都会使近地面大气的温度下降,不符合题目的要求,AB错误。增加土壤肥力,并不能起到降低地面热量的散失,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中国的气象灾害和大气受热过程。先定位,再观察霜冻线的变化情况,结合中国的季风环流的特点,分析霜冻出现的季节和天气状况。最后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农田“灌水法”的作用。
本文标题: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9148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9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