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落的景观,完成下列各题。
1. 若此刻丙地是17:30,此时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3小时30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
B. 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40
C. 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飞
D. 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20
2. 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 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
C. 亚洲高压正处于强盛期
【答案】1. B
【解析】
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整体上向西飞,在北半球先向北偏,后向南偏,飞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飞。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即夏至日时,北半球是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是6月22日,黄河主汛期是7、8月份。
【1题详解】
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图示为北极。此时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整体上向西飞,在北半球先向北偏,后向南偏,飞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飞,A、C错误。若此刻丙地是17:30,与乙地在同一经线上,经度是25°E,甲地经度是25°W,此时是14:10,行程用了3小时30分钟,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40,B正确,D错误。
【2题详解】
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即夏至日时,北半球是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向东流,A不可信。此时是6月22日,黄河主汛期是7、8月份,B不可信。夏季,亚洲低压正处于强盛期,C不可信。我国江淮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阴雨连绵,D可信。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路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或等于22℃时的第一天)。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序列是
A. 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南往北推迟
C. 路线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推迟
4. 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是
A. 纬度与大气环流
C. 纬度与地形
5. 图中所示区域的寻秋路线数码代号与景观描述正确的
A. 路线①苹果园里硕果累,梯田层层稻花香
B. 路线②草原茫茫牧牛羊,山歌阵阵采茶忙
C. 路线③黄沙漫漫响驼铃,翠竹青青有人家
D. 路线④白雪皑皑入云霄,金色胡杨游人醉
【答案】3. 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结合我国各地入秋时间的等值线,路线①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推迟,A错。路线②的秋色是从北往南推迟,B对。路线③的秋色是从中部往南、北提早,C错。路线④的秋色是从东往西提早,D错。
【4题详解】
影响路线③的入秋时间序列的原因是纬度与地形,“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或等于22℃时的第一天。中部受盆地地形影响,温度较高,入秋晚。往北纬度增高,温度低,入秋早。往南因地势高,温度低,入秋早,C对。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不是影响入秋日时间差异的原因,A、B、D错。
【5题详解】
图中所示区域的寻秋路线数码代号与景观描述中,路线①北段苹果园里硕果累,南段梯田层层稻花香,A对。路线②北段是大兴安岭,林海雪原,南段江南丘陵,山歌阵阵采茶忙,B错。路线③经过青藏高原和新疆,北段有黄沙漫漫响驼铃,南段是雪域高原,C错。路线④西段是白雪皑皑入云霄,东段是采茶忙,D错。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 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7. 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A. 西欧地区
【答案】6. D
【解析】
【6题详解】
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盈余率大于1,说明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库水量增加。反之即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水库水量减少。从10月-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一直大于1,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A错,D对。4-8月水量盈余率一直小于1,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B、C错。
【7题详解】
该水库从10月-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一直大于1,流入水量大,说明冬季降水多,是雨季。4-8月水量盈余率一直小于1,说明夏季降水少。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地中海地区,是冬雨型气候,C对。西欧地区各月降水分配均匀,A错。南亚地区、东亚地区夏季多雨,B、D错。
【点睛】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盈余率大于1,说明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库水量增加。反之即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水库水量减少。从10月-次年2月,流入水量大,说明冬季降水多,是雨季。地中海地区,是冬雨型气候。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以东海底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附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核辐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 造成福岛核电站核辐射污染在全球范围
扩散的主要途径有①水循环②大气循环③地壳物质循环
A. ①②
C. ①③
9. 上图中能正确反映地震地区地壳运动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8. A
【解析】
【8题详解】
造成福岛核电站核辐射污染在全球范围扩散的主要途径有水循环,通过洋流扩散,①对。有大气循环,通过海水蒸发、水汽输送扩散,②对。地壳物质循环指的是岩石类型转化,不是主要途径,③错。生物循环主要是区域内生物演化,不是污染全球扩散主要途径,④错。A对,B、C、D错。
【9题详解】
日本仙台以东海底发生9.0级地震,地震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有岛弧分布,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大陆板块被抬升,引起地震。与图A板块运动相符,A对。图B大陆板块下沉,B错。图C是板块生长边界,C错。图D是断层构造,没有岛弧地貌,D错。
读下列“四个半岛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 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 半岛①③降水多,受暖流影响大
D. 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11. 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 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 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答案】10. D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读图,根据经纬度及轮廓判断,四个半岛①是亚平宁半岛,②是朝鲜半岛,③是雷州半岛,④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①②位于板块交界处,③④不是板块交界,A错。.四个半岛均临海,朝鲜半岛北部,气候大陆性特点强,B错。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夏季风影响,C错。半岛④西侧多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的结果,D对。
【11题详解】
四个半岛中,半岛②南端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A对。四个半岛均临海,半岛①冬季降水丰富,半岛②③夏季降水丰富,只有④全年降水丰富,B错。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高山气候,C错。半岛④的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错。
【考点定位】区域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及特征。
【名师点睛】根据经纬度判断区域位置,分析区域气候地理特征及原因。了解板块构造,板块边界分布位置。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下图是“某国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下图中四条剖面线,与上图剖面吻合的是
A. B. C. D.
13. 对上图所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最少的地区
B. 乙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
C. ②~⑤各河流皆属北冰洋水系
D. 丙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答案】1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2题详解】
上图中地形剖面线分布于30°E到150°E之间,呈东西走向,因此可排除C、D选项。剖面图中显示该地沿海为平原、向东出现山地、平原、高原和山地的地形变化,可推测为俄罗斯,即B图。
【13题详解】
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国为俄罗斯,其人口、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乙地形区位于乌拉尔山以东,为西西伯利亚平原,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②区河流多属于大西洋水系;阿巴拉契亚山脉位于北美洲。
考点:俄罗斯地形地势特征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4. 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的
A. 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
C. 是平原向高原的过渡地带
15. 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严重
C. 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16. 图中乙处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土壤贫瘠
【答案】14. A
【解析】
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沿东北-西南方向穿过黄土高原东部,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图中甲地位于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14题详解】
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根据分布位置,沿东北-西南方向穿过黄土高原东部,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A对。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在甲地以东的太行山脉,B错。位于黄土高原上,C错。旱作区与水田区的过渡地带是东西走向的秦岭-淮河一线,D错。
【15题详解】
图中甲地位于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B对。荒漠化严重地区主要是农牧交错地带,A错。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主要在灌溉农业区,C错。土壤污染严重区主要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D错。
【16题详解】
图中乙处是宁夏平原,位于半干旱区,依靠黄河提供灌溉水源,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缺乏,D对。河流冲积平原土壤比较肥沃,地形坡度小,A、C错。晴天多,光热条件较好,B错。
读“世界某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图示海峡
A. 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
C. 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18. 下列关于图中A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有结冰现象
C. 冬季水量大,水位高
19. 甲国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是
A. 石油
【答案】17. C
【解析】
【17题详解】
图示海峡的经度向西增大,是西经,结合陆地轮廓,纬度应是北纬,图示海峡是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C对。A、B、D错。
【18题详解】
图中等值线呈闭合状态,应是等高线。图中A河属于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水文特征是冬季无结冰现象,A错。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小,B错。冬季多雨,河流水量大,水位高,C对。夏季干燥少雨,水量小,水位低,D错。
【19题详解】
甲国是摩洛哥,具有世界意义的矿产资源是磷酸盐,B对。该国不是主要石油生产国,A错。黄金主要生产国是南非,C错。铝土矿主要生产国是几内亚,D错。
读“某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水流向,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1月、7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 下列关于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1月输沙量少于7月
B. 水循环7月不如1月活跃
C. 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
D. 流域植被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21. 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的是
A. 甲
C. 丙
【答案】20. B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1月河面宽度大于7月,说明1月流量较7月大,则河流1月输沙量多于7月;该河在北半球,1月流量大,说明径流量不与气温呈正相关;因7月流量较小,所以水循环7月不如1月活跃;该河最有可能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流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
【21题详解】
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四地都位于河流弯曲处,乙和丙位于凹岸,侵蚀为主;甲和丁位于凸岸,所以流水侵蚀作用显著的要在乙和丙处选择,但丙处比乙处在7月枯水季节水量要大,所以侵蚀作用更显著。
考点:河流;流水作用。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所示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
B. ①②处所示地貌都是由流水侵蚀造成的
C. 图示地貌景观在湿热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更好
D. ⑤处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23. 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A. 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
C. 石灰岩、砂岩、页岩、花岗岩
【答案】22. C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①处所示地貌属于岩溶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故A项错误;①②处所示地貌都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故B项错误;图示地貌景观在湿热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更好,故C项正确;⑤处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背斜构造,故D项错误。
【23题详解】
由图可知,页岩地层在最底层,形成时间最早,砂岩在页岩上面一层,晚于页岩,石灰岩晚于砂岩,花岗岩侵入到石灰岩内部,说明形成时间最晚。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三类岩石的形成,岩溶地貌。
【方法总结】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A. 人口数量增多
C. 森林破坏
25. 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综合性特征
【答案】24. C
【解析】
【24题详解】
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的变化,能够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量就业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等问题,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C对。人口数量增多不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A错。气候变化不会导致径流量变率增大,B错。围湖造田不是土壤肥力下降原因,D错。
【25题详解】
上图中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C对。图示突出的是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不是体现区域性特征、综合性特征,A、B错。
【点睛】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的变化,能够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量就业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等问题,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图中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二、综合题(2题,共4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烟瘴桂峡谷位于长江源头附近,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罕至,降水汇集,草甸灌丛丰富,成为珍稀食肉动物雪豹的聚集区。峡谷区域规划建设水电站,通过专家论证后,某生物专家认为,水电站建成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下图示意电站建成前后的M处水位及峡谷的淹没范围。
(1)分析大坝拟建在M地的原因。
(2)简述大坝建成后对下游较短河段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请你为生物专家的观点提供科学的证明。
(4)从经济角度分析,你是否赞成该水电站建设,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1)位于峡谷地带,工程量小,便于大坝建设;上游为河谷,有天然的集水区域;该地区落差较大
(2)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含沙量降低;结冰期变短。
(3)水库蓄水将淹没原有草甸,使得食草动物失去食物来源,数量减少,珍稀食肉动物雪豹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危及生物多样性。
(4)赞成。该地土地成本低;人烟稀少,不需要大量移民;水电站建成后运营成本低,效益好。
不赞成。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水电站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位于河源附近,流量小,水能蕴藏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冬季结冰期长,发电量不稳定;电站附近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电力需求量少;距离主消费市场远,输电距离长且消耗大。
【解析】
本题以水电站的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坝址的选择、大坝建设的影响、人类工程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工程建设的评价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大坝的选址。水库大坝的选址应综合考虑水库大坝的作用和当地自然地理的特点: 水库应选择在防洪效果强、水能丰富的地区,即水量大、落差大的地区。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使坝身较短,蓄水区域广,工程量小,节省建筑投资。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地质地形复杂地段,尽量少淹没农田,无泥石流、滑坡等危险地质灾害的地方,以保证工程的安全。读图分析可知,M地处峡谷地带,工程量小,便于大坝建设;上游为河谷,有天然的集水区域;该地区落差较大。
(2)本题主要考查大坝建设对下游水文特征的影响。水库具有调蓄功能,因此能够调节水库以下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从而使得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库区水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
从而导致带到下游的泥沙减少,河流的含沙量降低;水库的调节作用,导致冬季枯水期的水量增加,调节能力加强,从而导致结冰期变短。
(3)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工程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雪豹数量锐减主要从栖息地的破坏、食物来源减少、生态破坏等方面来分析。水库建设会使水位升高,从而导致谷内草甸灌丛大多被淹没,食草动物缺乏食物来源,数量减少,雪豹的食物减少,谷地被淹没,雪豹捕食范围缩小;谷地淹没后,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由陆地变为水域,食物链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雪豹数量锐减,进而危及生物多样性。
(4)本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的评价。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赞成和不赞成两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要从经济角度分析。该地位于长江的源头地区,人烟稀少,土地成本低,不需要大量移民;水电站建成后运营成本低,效益好。
但由于该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水电站建设难度大,成本高;而且从发电量上来说,该地河流的流量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而且冬季结冰期长,发电量不稳定;从市场条件来分析,该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电力需求量少;距离主消费市场远,输电距离长且消耗大,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发挥不出经济意义来。
点睛: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和改变流域生态系统特有的功能和结构;(2)库区水质产生富营养化或毒化;(3)改变泥沙淤积格局,造成河口海湾洪泛平原的缩小以及海岸线遭侵蚀;(4)大坝下游河道下切、河岸遭侵蚀及河、海口水中盐分增加;(5)有可能诱发地震及库区塌方、滑坡;(6)灌溉引起土壤肥力损失、加重盐硷化;(7)导致植被或生物种的减少或毁灭;(8)外来生物物种的侵入导致生态危害;(9)淹没文物古迹或造成原有自然景观观赏价值的损失;(10)冲击当地的传统文化;(11)诱发与水体有关的若干传染病。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内流湖。该湖西半部湖水的平均含盐量为1.48‰,东半部平均含盐量高达10.4‰。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
材料二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说明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2)分析乙地地表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
(3)分析甲河河口地貌的形成过程。
(4)有人提议在巴尔喀什湖北岸大力发展炼铜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条河流注入;湖泊的东半部河流注入较少,其蒸发量大大超过河水的补给量;巴尔喀什湖东西向狭长,影响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
(2)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东南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降水稀少。
(3)河流注入湖泊时,河流入湖口附近地势平坦,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河口三角洲。
(4)赞同。理由: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矿产资源丰富;该地炼铜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便于产品运出;发展炼铜工业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等。(4点即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反对。理由:当地水资源缺乏,发展炼铜工业需要大量用水;炼铜排放的废水会污染湖泊,影响湖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炼铜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该地发展火电会加剧环境的恶化等。(8分,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整体分析: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条河流注入,湖泊的东半部河流注入较少,蒸发量两侧都较大。只有狭窄水道相通,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少。沙漠景观形成,主要从降水、蒸发角度分析。区域工业发展,从利弊两方面分析。
(1)读图可以看到,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条河流注入,盐度较低。湖泊的东半部河流注入较少,蒸发量两侧都较大,盐度较高。巴尔喀什湖东西向狭长,只有狭窄水道相通,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少,导致两侧盐度差异明显。
(2)根据图例,乙地地表景观是沙漠。原因主要从降水、蒸发角度分析。该地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东南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降水稀少。
(3)甲河河口地貌是河口三角洲。甲河流注入湖泊时,河流入湖口附近地势平坦,水流减慢。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所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4)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矿产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该地炼铜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便于产品运出。发展炼铜工业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等。所以赞同。 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当地水资源缺乏,发展炼铜工业需要大量用水,会加剧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炼铜排放的废水会污染湖泊,影响湖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炼铜工业是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该地发展火电会加剧大气环境的恶化等。所以反对。
三、选做题(10分)
28.【旅游地理】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定行程。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折线路一的优势。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答案】(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旅游路线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解析】
试题分析:
(1)线路一经过的旅游景点比线路二多,游览价值高,如自然保护区、寺庙、世界遗产等,且游览路线较线路二短许多,交通用时少。线路二旅游景点少,只是观赏海景和瀑布,交通用时多,旅游效率低。
(2)由材料可知,该岛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要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要提前预定行程,说明该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交通单一,严重制约其旅游业的发展。
考点: 旅游发展条件及旅欧线路的选择
29.【环境保护】
材料一
材料二
(1)分析该城市大气中二氧化氮峰值出现在哪些时段及最可能的原因?
(2)简述降低该城市二氧化氮含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1)上述两时段是早8点前后和晚18点前后,此时段为上下班高峰;路面行驶汽车多
(2)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道路网;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加强汽车尾气净化处理;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绿化城市,增加绿地面积(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详解】(1)石油燃料的使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氮,是城市空气污染物主要成分之一。根据图示曲线表示的二氧化氮浓度,峰值出现的时段是早8点前后和晚18点前后,此时段为上下班高峰时期,路面行驶汽车多,汽油属于石油燃料,排放的尾气多,导致二氧化氮含量大。
(2)结合城市中二氧化氮浓度高的原因,主要措施是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道路网,减少道路拥堵。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加强汽车尾气净化处理。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采用清洁能源。绿化城市,增加绿地面积,提高植被净化空气能力。
【点睛】峰值出现的时段是早8点前后和晚18点前后,因为此时段为上下班高峰时期,路面行驶汽车多,排放的尾气多。针对二氧化氮产生原因,采取措施。如减少道路拥堵,利于减少尾气排放。提高尾气净化技术,达标排放。采用清洁能源等。
本文标题: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987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9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