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人口在20世纪初只有约16亿,现在已突破60亿。突破60亿的具体时间是在
A. 1999年7月1日
B. 1999年10月12日
C. 2000年7月1日
D. 2000年10月12日
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 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
C. 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D. 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B. 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
C.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D.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4.下列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粮食单产不高→干旱加重B. 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C.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 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5..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 尊重和关心生物群落B. 建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球的生存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C. 加大煤铁采挖力度,以获高额利润D. 使人口数量保持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
6.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综合性原则
7.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经济增长为主B. 发展居第一位
C.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8.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 围湖造田B. 黄土高原上种树种草
C. 半干旱草原上退耕还牧D. 工业废水排入海洋
9.20世纪中叶以后,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公害事件,主要发生在
A. 发达国家B. 发展中国家
C. 经济高速发展的东南亚国家D. 热带雨林锐减的亚马孙平原
10.有关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广大发展中国家消耗了大量的矿石资源
B. 发达国家的矿石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C. 全世界矿石资源探明速度已明显下降,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D. 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11.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的时间在( )
A. 20世纪50年代以后B. 20世纪60年代以后
C. 20世纪70年代以后D. 20世纪80年代以后
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
A.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B.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D.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13.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其特点是
A. 低毒少害、节约资源B. 无毒无害、节约资源
C. 低毒无害、节约资源D. 无毒少害、节约资源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 不合理的灌溉
C. 过度开采地下水
D. 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15.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 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 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 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 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16.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
A. 煤炭B. 机械产品C. 棉花D. 粮食
17.关于清洁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 清洁生产指对污染物及时处理
B. 清洁生产指使用清洁能源
C. 清洁生产指生产过程的清洁
D. 清洁生产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和废物处理的全过程都是清洁的
城市环境是一个经过人工改造的特殊环境,城市绿地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本文标题: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092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