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63°N
C.43.5°N
D.27°N
【答案】B
【解析】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二分日、冬至日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和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为c;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a;再依据“H=90°—纬度差”公式,结合题目条件求算该地纬度为630N。
【考点定位】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求算问题
(2007年高考上海卷地理)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
141. 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答案】A
【解析】太阳活动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和色球层。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太阳风是出现在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极光和磁暴现象与太阳风有关。流星雨是一种有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空中的一点中进发出来,并附落下来的特殊天象,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与太阳活动则无关。
142. 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答案】B
【解析】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有液态水的存在、适宜的温度及适合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143.据报道,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该地进行文观测的优势是
A.极昼时间长B.极夜时间长C.空气稀薄、干燥D.海拔高,离太阳近
【答案】C
【解析】天文观测站要求有较好的“视宁度”(视宁度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南极冰盖最高点空气稀薄、干燥,其视宁度比现有的世界上最好的光学天文观测站都要好一倍以上。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图2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3~4题。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答案】B
【解析】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太阳高度角变化较小,而且普遍比较大,甲地不仅变化幅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丙地太阳高度角最大可以达到90度,丁地则变化幅度偏大,因此答案为B。
145.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答案】D
【解析】根据上题,再依据6月22日和12月22日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推断半球,入甲地肯定位于北半球,而且在北半球的中纬度,依据就是两点,第一,甲地的太阳高度在冬至和夏至这两天都大于0度而且小于60度;第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余类推。
纠错剖析:本题出错原因是不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及变化幅度与纬度之间的关系。
(200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1~2题。

A.45°N,110°EB.21°34′N,110°E
C.45°N,130°ED.21°34′N,130°E
【答案】B
【解析】见下题。
147.这一天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能力。从材料和图1给出的信息可推知:①从人工多层经济林推知该地应位于我国南方光热资源充足的地区;②从树高与树影等长,推知正午时太阳高度为45°;③从当地正午时树影面积最大推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从而计算出该地纬度为2l°34′N;④从当地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为12:40,可以根据两地地方时差可以推算出当地的经度为110°E。
本文标题: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2 地球运动(3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5908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5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