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往往准对现实问题进行知识整合,特别是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如生态问题、人口及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却不是以教科书原来的体系呈现,而是围绕新问题、新情境进行整合。选用的内容大多数跟考生熟悉的事物、现象紧密相关,注重引导考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或在阐述较为抽象的理论时联系实际等,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重在考查考生所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和运用中学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首先要掌握好同地理相关学科的主干知识,即相关学科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和原理,如同环境问题有关的酸雨的成因;其次要注意同地理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原有平面的知识结构提高到立体知识结构的层面上来,才能自如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喝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学以致用是任何一个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高考试题往往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而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阅读材料,通过各种数据、表格、地理景观图片、地理示意图、知识框架图等形式来表达。只有掌握各种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等技能,才能理解其所揭示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进而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1.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本项要求是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1)对地理概念的描述
对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程度,主要是通过对地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来体现的。能否对地理概念作出正确的描述,则是检查考生对地理事物本质和规律把握程度的手段。
(2)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
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地理数据是对重要地理事物的定量表述。主要有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者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它们在研究地理问题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东西半球的划分经度,南北回归线的纬度等。
(3)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的描述
一方面,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主要是对地理区位信息的把握和正确阐释。地理区位信息可以分为显性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区位信息主要包括地理坐标或相对地理区位。相对地理区位则因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显示出来,如中国的邻国、中国的近海、世界各大洲大洋的相互关系等。非显性区位信息是指那些隐藏在题目的文字、图表中的信息。例如,说长江中下游流域,其中非显性地理信息就有: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河流冬季不结冰等。
另一方面,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描述,主要是要求考生用辩证法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例如,热带气旋导致风暴等对航海、近海地区都有不利影响,但是在夏季和秋季干旱时期,热带气旋造成的较大范围的降水却能够缓解旱情。干旱地区的风沙问题对经济发展会带来许多不利条件,可是在我国西北地区是干旱和风沙为保护文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敦煌石窟。
本文标题:地理高考备考研讨会-解析2013年地理考试大纲和地理考试说明(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gaokao/4583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gaokao/4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