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是从产权改革开始,但到现在为止,产权改革并没有结束,主要表现在农民还没有成为市场主体,“农民没有成为市场主体,中国经济怎么能发展起来呢?”厉以宁认为家庭农场主是中国未来农民的走向。
厉以宁表示,目前的两种户口制度,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导致农民无法与城镇居民获得平等的权利。农民有身份的限制,还怎么样建设中国的新型社会?厉以宁提出城镇化必须走老城区加新城区加新社区的路子,新社区就是今天的新农村,从而实现公共服务,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用社区管理的方法来管理新社区,也就构成中国城镇化的一部分,中国要实行就地城镇化。
同时,厉以宁认为人的城镇化是当前城镇化的主要问题,人的城镇化以生活质量提高为主,而一个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需要公共开支13万元,厉以宁预测资金从哪里来是下一步城镇化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厉以宁指出,通过卖地解决地方财政的老路不能再走,而向银行借款又蕴藏着金融风险,他建议可以学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验,必须要政府投资的就由政府投资,而属于企事业单位性质的,如自来水厂、电厂都可以用进行市场化运作,发行公共投资基金券。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曾任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政政策和经济思想史,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
中国城镇化提出的背景
当前的中国处在双重转型阶段,什么叫双重转型?一是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转向现代化社会;二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双重转型是交叠在一起的。
转型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有所研究,因为当时在亚洲、非洲有大批的附属国、殖民地获得独立,主要研究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体制转型也会提到,但主要研究从传统的前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转入资本主义体制。
中国现在所面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双重转型,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将继续存在,这是全世界都没有的。中国经济学家也集体介入了这场大讨论,30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学家全参加了。你能说谁没参加吗?都在参加讨论、探索,人数之多,全世界没有。更重要的是,我们研究的是两重转型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工业社会,如何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摆脱传统体制,中国研究的不是传统体制,而是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中国的特点。
中国的经济处在非均衡状态,非均衡的状态是很明显的,中国属于第二类非均衡。第一类非均衡是指在市场不完善条件下存在的非均衡状态。中国的非均衡不一样,是在市场不完善而又缺乏市场主体情况下的非均衡,这是第二类非均衡。西方国家的非均衡是市场不完善,中国还包含要重新构造微观经济基础的问题,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所以中国的改革一定要从产权改革着手。放开价格虽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的,因为没有市场主体,就谈不到非均衡状态的消失。
中国的改革从哪里开始?正是从产权改革开始。其中国有企业首先要变产权,成为产权清晰的主体。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到现在为止,产权改革并没有结束,主要表现在农民没有成为市场主体,改了国有企业,但是农民没有成为市场主体,中国经济怎么能发展起来呢?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说在中国要完善、建立家庭农场制,有家庭农场制,就有家庭农场主,这就是中国未来农民的走向。要进行土地确权,然后进行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于是中国就推出了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怎么走?
本文标题:厉以宁:我国城镇化道路怎么走?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5299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5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