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地球的1.15倍。土星的大气以氢、氦为主,并含有甲烷和其它气体。土星表面的温度约为—140℃。土星象木星一样被一些色彩斑烂的云带所缭绕,这些云带比木星云带规则得多,但色彩不如木星云带那样艳丽。除此以外,土星还有着美丽的光环,由许多围绕行星运转的小物体构成,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光环物质总量约等于土星质量的百万分之一。经“先驱者”11号探测,土星的光环有若干,目前所发现的G环,其范围已伸展到离土星中心大约10—15个土星半径处。土星公转轨道的偏心率为0.055,轨道倾角为2°.5,公转周期为29.5年。土星自转很快,赤道处为10时14分,两极为10时38分,自转轴的倾角为26°44′。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土星有23个卫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一颗行星。其中土卫六是太阳系中居第一位的大卫星。
149天王星 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第七颗。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9.28个天文单位。天王星是1781年英国学者赫歇耳发现的。天王星的体积为地球的65倍,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木星和土星。质量为8.742×1028克,为地球质量的14.63倍,仅次于木星、土星和海王星。平均密度为1.24克/厘米3,表面重力为地球的1.17倍。天王星公转轨道的偏心率为0.05,轨道倾角仅0°.8,公转周期为84年。天王星自转周期是24±3小时,它的赤道面与轨道面的倾角为97°55′,自转轴几乎倒在轨道面上,所以它是躺着转的,其中一个极点正对太阳。由于天王星离日太远,所以表面温度只有-211℃。天王星存在着浓密的大气,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甲烷。天王星和土星一样,也有美丽的光环,它是1977年3月10日在观测天王星掩恒星现象时偶然发现的。目前天王星有5个卫星,它们都是逆向卫星。
150海王星 是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之一,按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为第八颗。它的亮度为7.85等,必须借助望远镜才能见到。海王星是1846年德国的伽勒根据法国勒威耶的计算结果而发现的。它的赤道半径为24750公里,是地球赤道半径的3.88倍。海王星的自转较快,致使形状变扁,扁率为0.0259。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641公里。其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57倍;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7.22倍;平均密度1.66克/厘米3表面重力加速度比地球略大,两极为1180厘米/秒2,赤道上为1100厘米/秒2。海王星的大气成分以氢、甲烷和氨为主。表面温度很低,有效温度只有46°K。海王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很小,只有1°.8,轨道的偏心率不到1%,近于正圆。公转周期约164.8年。海王星本身也有自转,它的自转是顺行的,自转周期为22小时左右。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有28°48′的夹角,比地球的黄赤交角略大。海王星上也有一年四季的变化,不过比地球上的一年要长得多,冬夏的温差也不及地球上明显。海王星有两个卫星,海卫一是1846年由英国的拉塞尔发现的,它是一逆行卫星,而且是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卫星。海卫二是1949年由美国柯伊柏发现的,它的轨道偏心率(0.75)在太阳系卫星中名列第一。
151冥王星 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距太阳最远的一颗,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9.44个天文单位。也是九大行星中最小的一颗。冥王星是自1846年海王星发现后,经许多人推算,观测,于1930年初被美国汤博发现的。由于冥王星的视角径很小,因此其线直径至今仍未定准,目前公认值是2400—2900公里,常采用2700公里。质量值为0.0024地球质量(1.43×1025克),比月球还小。平均密度约为1.5克/厘米3,与天王星和海王星相似。由于冥王星距日太远,因此得到的太阳辐射很少,估计日照表面温度约为50K,背面约为20K,在这种低温条件下,绝大部分物质已凝结成固态或液态,只有氢、氦、氖还可能是气态。因此,如果冥王星上有大气的话,也是极为稀薄而透明的。冥王星公转轨道的偏心率,以及轨道面对于黄道面的倾角比其它行星都要大(偏心率为0.25,倾角为17°)。公转周期约为248年。冥王星的自转轴与公转轴的交角大于60°,因而与天王星相似,也是侧向自转的,自转周期为6.3867天。1978年7月7日,美国的克里斯蒂发现了冥王星的一颗卫星,暂定名为1978P1,又叫卡戎(是希腊神话中载亡灵渡过冥河的艄公的名字)。冥王星的卫星绕冥王星运转的周期与冥王星的自转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是一颗同步卫星。
152小行星 分布在火星、木星轨道之间,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小行星的一个特点是质量小。已发现的小行星总质量大约只有地球质量的三千分之一。目前已有编号,已确定轨道的小行星约近2000颗。大多数行星公转周期3.5—6年。小行星中,灶神星距地球较近,可用肉眼看见。谷神星是体积最大(直径76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爱神星的位置运转到和地球最近时,距离约为2240万公里,天文工作者曾利用它来精密测定天文单位。伊卡鲁斯星是目前所知距太阳最接近的小行星,和地球最近时有700公里。有的小行星成群出现。
153九星连珠 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先后运动到太阳的同一侧。如果站在太阳上观测,将会看到九大行星聚会在180°角的区域内,并且在各自的区域内,角度逐渐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如1982年3月10日角度缩小到96°。九大行星一个挨一个,好象一串珍珠挂在天边,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九星连珠。九大行星大约每隔179年会聚一次,最近的一次是一九八二年三月十日及五月中旬发生的聚会。在此以前,在一八○三年也发生过。下一次聚会距这一次间隔时间很长,大约是公元2357年。九星连珠出现时,便于我们观察比较这些行星的亮度、颜色,运动情况及特征,以提高对其本质的认识。
154开普勒三定律 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并总结出的行星运动所遵循的定律。第一定律:行星运动轨道是椭圆的,太阳位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在相等的时间内,行星和太阳联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任何两个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同轨道半长径立方成正比。开普勒定律不仅为天体力学的运动、周期和轨道方面,以及研究天体之间的关系上打下基础,并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155卫星 围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的光辉而发亮。除月球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很微弱,一般肉眼难以看到。目前太阳系中,除水星和金星未发现卫星外,其它均有卫星。地球有1颗卫星,火星有2颗,木星有16颗,土星最多、有21—23颗,天王星有5颗,海王星有2颗,冥王星有一颗,共计50颗。卫星除有编号外,大多还用西方神话人物命名。卫星的体积和质量相差较大,运动特征也不尽相同。一般把运行轨道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特征,距离分布符合提丢斯-波得定则(即从离太阳由近及远计算,对应于第n个行星,其同太阳的距离a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天文(10)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3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