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火山 岩浆喷出地表,在喷出口的周围堆积成锥形高地,叫做火山。火山是通过火山通道与地表深部的岩浆源连接起来的。岩浆上升的通道称为火山颈;火山颈的出口称为火山口,火山口常为漏斗状,积满水后,就形成火山口湖。在火山口的旁侧出现分支的小火山口,称为寄生火山口。在寄生火山周围堆积成的小锥形高地,称为寄生锥。当火山喷发时,从火山口中涌出大量的灼热的硅酸盐熔融体,有的人称为熔岩流,冷却凝结后形成熔岩。
1023火山活动 如果岩浆内部的压力大到足以使其穿过上部岩层,上升并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岩浆活动就称为火山活动。
火山按照喷发的强烈程度可分为二种类型:(1)爆发式喷发型;开始喷发时地面冒出蒸气,随即上升形成巨大烟柱,由于喷出的气体迅速氧化,好似火山地面喷出,故称火山。随之发生地震,地面裂口不断扩大,大量周围岩石的碎块及熔岩物质从裂口抛掷到天空,紧接着灼热的熔岩向外倾泻。由于喷发的是酸性熔岩,SiO2含量高,粘度大,流动性小,凝固快,使气体不易逸散而造成猛烈的爆炸,形成大量火山碎屑,特别是火山灰,地面上形成了尖锥形火山,如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等。(2)宁静式喷发型:喷出的气体较少,不爆炸,喷发时不猛烈,很少喷出烟柱,也没有固体喷发物,熔岩流只是徐缓地从火山口中溢出。如夏威夷岛上的火山。这种火山常常形成底座很大,坡度平缓的盾形火山锥。由于喷出的是基性熔岩,所以二氧化硅(SiO2)含量低,粘度小,流动性大,凝固缓慢,其中气体容易逸散,因而静静地从火山口溢出。
按照火山喷发的形式可以分为:(1)裂隙式喷发:岩浆通过地壳中的裂缝溢出地表,没有爆炸现象,流出的多为基性熔岩,冷凝后形成厚度稳定、面积广大的熔岩高原,如德干高原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厚达1800米。在地质时代这种喷发活动相当广泛,近代这种喷发形式已减少,只在冰岛可见,在岛上有长达40公里的裂隙,玄武熔岩由此流出。(2)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着一定的管形通道喷出地表,熔岩和其他喷发物都以火山口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于四周,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类型。
根据火山活动的历史状况又可分为(1)活火山:现在尚有活动或周期性不断活动的火山。(2)死火山:史前曾喷发,而有史以来迄未活动的火山。(3)休眠火山:有史以来曾经有过活动但长期以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
1024爆发式喷发型 见火山活动(1023)。
1025宁静式喷发型 见火山活动(1023)。
1026裂隙式喷发 见火山活动。
1027中心式喷发 见火山活动。
1028活火山 见火山活动。
1029死火山 见火山活动。
1030休眠火山 见火山活动。
1031锥形火山 见火山活动。
1032盾形火山 见火山活动。
1033火山喷发物 按照物质形态可分为:(1)气体喷发物:以水汽最多,一般占60—90%,其他成分有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氟化氢HF、氯化氢HCl、氯化钠NaCl、氯化铵NH4Cl等。(2)液体喷发物:主要是火山口溢出的熔融体,它具有流动性,其次是热水溶液。(3)固体喷发物:是随气体爆炸喷射到天空的固态物质,其中包括火山口周围的围岩被冲破,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屑和火山口喷出的熔浆在空中凝成的碎屑。
1034熔岩 从火山喷溢出来的炽热熔融体及其冷却凝结的岩石,都称为熔岩,熔岩主要是液体喷发物,不含挥发分。熔岩因岩浆成分不同可分为两类:(1)基性熔岩:粘性小、温度高、流动性大,流速快。因此流出后往往光冷却成一层薄皮,而内部还在流动,表皮形成波浪起伏状。通常称作波状熔岩。(2)酸性熔岩;粘性大,温度低,流动性小,流动慢,因此流出后很快凝成一层厚壳,通常称为块状熔岩。
1035火山碎屑物 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屑和围岩碎块,按其大小不同、可以分为火山灰、火山弹等。(1)火山灰:是火山爆发崩碎的细小碎屑,直径一般在小于0.1毫米以下。火山灰很轻,可以升到高空,甚至进入平流层。(2)火山弹:从拳头大到几吨重,呈纺锤、梨及扭曲等形状,是由熔岩以高速喷向高空发生旋转冷凝而成。火山爆发时,火山碎屑的喷出量往往很大,堆积下来,经过压缩胶结,就成为火山碎屑岩。
1036火山灰 见火山碎屑物
1037火山弹 见火山碎屑物
1038火山带 世界火山的地理分布大致呈带状,故名火山带。全世界大约有2000座死火山,500多座活火山,大致可以分成四个主要火山带。(1)环太平洋火山带:活火山有400多座,占世界活火山的3/4以上,由新西兰起经菲律宾、我国台湾、琉球群岛、日本群岛、堪察加、再经阿留申群岛,连接美洲西岸向南、沿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至中美各国,再至南美安底斯山直至南极大陆,都有火山踪迹。其中日本的富士山(3776米)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厄瓜多尔的科托帕克希火山(5896米)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位于智利和阿根廷之间安第斯山中的阿空加瓜火山(6964米)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2)地中海火山带:横亘亚欧大陆南部,西起伊比利亚半岛、经意大利、希腊、土耳其、高加索、伊朗、东至喜马拉雅山,直到孟加拉湾与太平洋岸的火山带相汇合。这是一条大致呈东西向的火山带。(3)大西洋海底隆起火山带:北起格陵兰岛,经冰岛、亚连尔群岛,至赫勒拿岛。此带大约有活火山近60座。(4)东非火山带:沿着东非大断裂地带分布。如位于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是东非有名的火山。除此以外,在太平洋广大地区,也有许多星罗棋布的火山岛。
1039地震 大地发生的突然震动叫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
按照地震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1)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时岩层发生弯曲、或断裂变动,引起地壳强烈的震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占地震总数的90%,破坏性最大,传播面积最广,持续时间长,世界上大多数地震和最大的地震均属此类。多分布在活动断裂带及其附近。(2)火山地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震源常局限在火山活动地带,波及影响的范围只在火山地区周围,这种地震为数不多,仅占总数的7%。(3)塌陷地震:喀斯特地区由于地下水的活动引起山崩或地面塌陷而造成的地震叫做塌陷地震。此外矿井塌陷、陨石坠落所引起的地面震动也属陷落地震。这种地震能量较小,地震的次数也较少。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质(17)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2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