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经济(2)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经济(2)

时间:2012-10-26 08:5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121财富  即“物质财富”。又是“社会财富”和“国民财富”的总称。通常是指某个社会或国家在特定时间内所拥有的物质资料的总和。按其形态可分为:(1)已实现的财富,主要包括:积累起来的全部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和用于或可能用于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如土地、矿藏、森林、水源等)。(2)潜在的财富,主要指未被开发的自然资源。也有把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包括在社会财富之中。有时,人们还把科学理论、文艺作品、文化遗产等作为精神财富包括在财富之中。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因此,财富的占有方式也不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财富归全体人民所共有。

3122 精神财富  见“财富部分”。

3123国民收入  亦称“国民所得”。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各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从价值形态上看,等于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服务的纯收入的总和。国民收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综合指标。一个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基本上可以反映该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的增加;社会对生产资料耗费的节约情况等。

312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指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指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1)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即地理环境;(2)人口的增长,居民密度的大小;(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前两个条件是社会物质生活所必需的,并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但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面貌,是决定一种社会制度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制度的主要力量。

3125经济规律  也叫“经济法则”。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间普遍的,必然的内在联系。经济规律有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都发生作用的共有规律,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就是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发生作用的规律;又如,价值规律是在具有商品生产的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规律。还有在某一社会形态中才发生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例如,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并随着经济条件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消灭或创造经济规律,但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经济规律作为一种自发的力量控制着人们的行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开始有可能自觉地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3126经济形式  通常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表明生产资料归谁占有这样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经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目前,我国除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经济形式以外;还有中外资合营、国家企业与海外侨胞私人资本合营等公私合营的经济形式;还有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经济形式。其中,全民所有制居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是由公有制来保证和体现的,其它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必要的补充。

3127经济体系  有两种含义。如果经济是指生产关系,那么,经济体系就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系。如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以大量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为助手,以少量的其它经济成份为补充的经济体系。如果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国民经济,那么,经济体系就是指由国民经济各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构成的国民经济体系。以此类推,还可以有工业经济体系、农业经济体系等。

3128经济结构  有两种意义:(1)一定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的总和。(2)从各种角度考察的国民经济构成,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等。在广泛的意义上,还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结构,如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3129发挥经济优势  是指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根据自身的有利条件和特长,把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经济效益较好、成本较低的产业和产品上,从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3130经济效益  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投入量一定,产出量越大,经济效益就越大;产出量一定,投入量越小,经济效益就越大。所谓投入,它可以是积累额、投资额、占用的资金额、消耗的资金额、劳动的消耗额、原材料和动力的消耗量等等,按我们所考察的对象而异。所谓产出,它可以是国民收入额、产值、生产能力、产品量等等,按我们所考察的对象而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定特定的投入同特定的产出进行比较,以便从特定的方面衡量经济效益。

3131发展速度  反映某一社会现象在时间上变动的快慢程度的指标。它是社会现象在某一时期所达到的水平对基期水平之比,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有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超过基期水平之数,就是“增长量”。

3132定基发展速度  用某一固定时期作为基期而计算的“动态相对数”。例如,某自行车厂自1975年至1978年生产的自行车分别为120万辆、126万辆、140万辆、169万辆。以1975年为固定基期(即以1975年的产量为100%),则1976、1977、1978各年定基发展速度分别为105.0%、116.7%、140.8%。

3133环比发展速度  指计算发展速度时,各期依次用其前一时期作为基期而计算的“动态相对数”。如某自行车厂1976年至1978年生产的自行车分别为126万辆、140万辆、169万辆。在研究其发展速度时,1977年以1976年为基期(即以1976年的产量为100%),1978年以1977年为基期(即以1977年的产量为100%),依此类推,则1977年和1978年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分别为111.1%和120.7%。

3134平均发展速度  某一社会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各时段发展速度的一般水平。通常用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来表示。如某自行车厂1975年至1978年的产量分别为120万辆、126万辆、140万辆、169万辆,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为105.0%、111.1%、120.7%,其几何平均数112.1%就是平均发展速度,表示在此时期内,各年产量平均为其上年产量的112.1%。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经济(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69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69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经济(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经济(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