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人口、民族、语言、宗教(6)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人口、民族、语言、宗教(6)

时间:2012-10-26 08:4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709瑶族  主要是由秦汉时期的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形成的。人口约140多万人(1982年)。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的山区。其中广西省最多,约占瑶族总人口的67%。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没有文字,通用汉文。瑶族以农业为主,部分从事林业,也有以林业为主兼营农副业的。解放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广西西部的少数山区还保留着原始氏族社会的残余。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根据瑶族地区的不同经济特点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各种封建剥削和封建特权,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七个自治县,并和壮、京、侗、苗等族分别联合建立了四个自治县。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农、林、牧、副各项生产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交通、文教卫生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3710白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自族自治州,并散居在云南省碧江、昆明,贵州省毕节,四川省西昌等地。人口约113万多(1982年)。自称“白子”、“白尼”(汉语为“白人”的意思)。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所以白族语中有大量的汉语词汇,使用汉文比较普通。白族主要从事农业。解放前白族的大部分地区处在封建地主经济阶段,大理地区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解放后白族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经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经济、文教、卫生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大理白族自治区地处云贵高原,位在点仓山麓,洱海之滨。山地林木繁茂,盛产珍贵木材、药材、兽皮等。点仓山是闻名中外的建筑材料——大理石的产地,下关沱茶也是这里的名贵特产。白族盛大的节日是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到二十日的“三月街”(汉名“观音市”),那时,有滇西各族人民繁荣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一到街期,穿上节日盛装的各族人民云集在大理城西、点仓山脚下,载歌载舞,一片兴旺繁荣景象。每年夏历6月25日是“火把节”,它是在秋收前白族人民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

3711哈尼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的元江和澜沧江之间哀牢山和乌蒙山的广大地区。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口约105万多人(1982年)。有“哈尼”、“碧约”、“卡多”,“爱尼”等不同的自称。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称哈尼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文字,有的地方用木刻结绳记事。1957年党和政府帮助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种梯田的丰富经验,梯田有的高达数百级。长期以来,哈尼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一起进行反对英、法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解放以后,从1952年起党和政府根据哈尼族地区的不同情况,分批进行了以土改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并且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使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哈尼族居住在山河相间的横断山区的南部,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矿。闻名全国的锡都是自治州首府个旧市。山中盛产云南松、樟等优质木材,并有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出产熊掌、虎骨、三七、黄连等名贵药材。哈尼族的节日主要有十月节、六月节。哈尼族人民以农历十月为一岁的开始,所以十月节就是过新年。

3712高山族  主要分布在台湾省本岛山区和岛屿上,小部分散居在上海、北京、武汉、福建等地。人口约30余万人(1982年)。由于居住地区和语言不同,族内又有“阿美”,“泰雅”、“雅美”等不同的称呼。高山族这个名称是抗战胜利后,祖国人民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是在石器时代从祖国大陆上迁来的“越人”,以及后来在不同时期从不同地区来的人逐渐发展形成的一个民族。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高山族以农业为主,也从事狩猎和捕鱼业。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业。长期以来,高山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开发了台湾岛,并不断地对外国侵略者和国内的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的五十年间,反抗斗争尤为激烈。1930年发生的雾社起义是高山族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规模最大的一次斗争,震动了国内外。1947年,台湾各族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二·二八”起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山族人民心向社会主义祖国,盼望着台湾回归祖国与亲人团聚。

3713基诺族  原称基诺人。1979年正式被国务院承认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人口约一万一千多人(1982年)。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洛克公社。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作物以水稻、旱稻、玉米为主。盛产香蕉、木瓜等亚热带水果。山区原始森林中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基诺山是出产普洱茶的六大名茶山之一。解放前农业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社会结构是原始的农村公社。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跨越几个历史发展阶段,由原始社会末期的农村公社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基诺族人民勤劳勇敢,与当地汉、布朗等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西南边疆。

3714傣族  是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耿马、孟连两个自治县,有少数散居在三十多个县中。人口约八十三万九千多人(1982年)。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多信仰小乘佛教,同时还保留着原始的鬼神崇拜残余。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泼水节等。傣族聚居的地区地处滇南谷地,属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温高,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的特点。谷地土地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里四季常青,盛产稻米及甘蔗、橡胶、椰子、咖啡、剑麻、香茅等热带经济作物。所产普耳茶驰名中外。许多地方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出产柚木、紫檀、铁力木等珍贵木材,萝芙木、金鸡纳等名贵药用植物。林中有野象、虎、豹、犀牛、金丝猴、长臂猿、孔雀、犀牛鸟等珍禽异兽。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铜、铅、锌、铁等矿藏。傣族的村寨多建在河谷平坝近水的地方,住房为干栏式建筑,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一带的竹楼别具风格。傣族人民有种植水稻的丰富经验,善于精耕细作,水利灌溉知识丰富。解放前,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生产水平不高,产量低,广大农民终年不得温饱,加之地处边疆,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英勇的傣族人民和各族人民一起,为捍卫祖国的领土作出了贡献。1950年,傣族人民获得解放。1953年至1955年先后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相继进行了土改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在西双版纳种植橡胶成功,为工业建设提供了不少原料,同时为农业服务的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建立了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制胶等工业。为改变山区交通闭塞状况,除修建公路外,还开辟了昆明到思矛、昆明到保山的航空线。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人口、民族、语言、宗教(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68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68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人口、民族、语言、宗教(6)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人口、民族、语言、宗教(6)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