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类城市
金属非金属类城市多为铜、铁、汞等矿产区,一般此类城市都有较大的矿石后加工制造企业,且加工能力较高,具有延长资源产业链的先天基础。每个城市的矿产生产相对特色鲜明,一般会具有其独特的城市文化,部分城市甚至具有悠久的城市历史,如大冶、景德镇等。
这些城市在转型中要发挥自身的特色文化,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结合起来。
在产业上首先进行资源产业链的延长,利用深加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一般可沿着采矿—粗炼—精炼—型材—制品链条延伸。如黄石市通过企业改制、引入外来资产等措施,培育新冶钢、大冶有色等龙头企业。其次发挥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和文化输出,将资源加工地转变为加工技术弘扬和文化聚集地。如景德镇通过发展陶瓷文化产业、传播陶瓷文化,将陶瓷之都的内涵和形象充分展现出来,吸引外地游人学习陶瓷技艺,感受陶瓷文化,成功塑造了资源枯竭后另一个崭新的文化型和旅游型“瓷都”。
煤炭类城市
煤炭类城市数目多、分布广,是我国最主要的资源枯竭城市类型,其城市规模较大,建市时间较长。与其他类别城市相比,由于长期露天开采,土地塌陷等问题较突出,不少城市已有被塌陷地包围的趋势,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
此类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首先要妥善处理土地问题,将城市建设和土地治理结合起来,以“资源”的眼光看待塌陷土地,在土地治理中完善城市功能,进行城市建设。如石嘴山市将土地沉陷区发展成为特殊旅游和教育基地。其次,煤炭类城市要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如石嘴山市在政府补助下开展废物再利用事业,创造下岗分流途径,吸纳失地农民等进入这些岗位。在产业上,有条件的煤炭类城市可以通过发展煤化工、煤电等工业,把“原料矿业”转化为“成品矿业”,利用工业废物发展能源、建材等工业。由于不少煤炭城市同时也是农业较发达地区,可以以周边大城市需求为导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石油类城市
石油类城市相对发展状况最好,但部分城市建设在较偏远地区,一旦石油彻底枯竭,面临的发展问题也会更为严峻。石油类城市只有盘锦、潜江和玉门3个,其中盘锦和潜江资源枯竭程度较轻,而玉门则已经彻底枯竭。
在开采时期,就需要利用当期的有利形势进行未来城市发展风险评估,科学预测城市未来资源彻底枯竭后的可发展水平,如果不适合发展,即事先准备搬迁预案,若适合发展,则需要综合采用多种发展模式。一般在产业上采用同时进行延长石油产业链和发展其他优势替代产业的路径;在城市发展上要注意石油开采地和其他用地的关系,处理好石油开采干扰农业生产等问题;在生态上保护优先,并充分发挥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在民生方面,需要加强职业培训,为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储备和提供足够的本地人才。
森工类城市
森工类城市一般地处偏远,东北地区较多。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木材的限制采伐使得城市的经济一蹶不振。其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并处于国家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内,允许开展的经济建设项目有限,部分城市尚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国有林区管理普遍存在政企合一、双重管理的体制,极大限制了经济的活性,转型条件较差。
此类城市首先要进行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做到地方行政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分开,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以落实森林经营权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伊春市进行的林区体制改革。其次要优化林区和城镇布局,将目前林区和中小城镇相互重叠的部分合并,促进林区人口集聚发展。在产业方面,应优先发展如特色林副产品、冰雪旅游、对外口岸商贸物流、北药等具有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在部分地区应由政府组织进行龙头示范。生态方面,要做好抚育工作,治理农林交错地带的水土流失问题,引导群众利用森林景观、林下生产等功能来增收。在民生方面,森工类城市的棚户区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情况较差,政府要尽量利用国家和省市的外来援助资金,如呼伦贝尔市进行的棚户区改造工程。
本文标题: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开掘资源城市转型活力(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2194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2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