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改的日益深入,广大教师对课标内涵的理解及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现行高中地理4个版本的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活动留下广阔的空间,使教材真正实现了“只不过为教学提供一个例子”。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且“用活”教材,这是在地理新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集新教材各版本之所长,重组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教材的各版本,在知识体系、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每套教材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集各版本之所长,对知识内容与呈现方式进行重组,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这是使用新教材的主要做法。例如,必修“地理3”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教版教材是采用较小的篇幅简单地介绍“3s”技术的应用领域。在“全球定位系统”中,只介绍其在野外调查,导航服务中的应用。而全球定位系统近年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学生一般对其很感兴趣,但又比较陌生,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可与中图版教材进行互补重组,备课过程中,教师可分析、比较、吸收各版本教材的优点,融会贯通,将其整合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因为中图版教材用较多的篇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在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娱乐领域的应用,还有学生较感兴趣的GPs接收机及其信号解读。把教学内容重组后,可加深学生对全球定位系统在应用领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的重组还包括同一教材内部,例如鲁教版中有关“厄尔尼诺”的内容安排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部分,但其起因是局部洋流异常所致,所以可调整在“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这一内容中介绍。湘教版中有关晨昏线的知识是以阅读方式,置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但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不断自转形成的,且该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技能非常重要,则可提前到地球自转部分。人教版有关“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若按教材顺序教学,难以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根据各海区的洋流空问分布图归纳出一般规律,再探讨其成因,接着思考寒暖流的特征及其纬度、海陆位置分布特点。这样重组,更利于教与学的开展。
现行高中地理4个版本的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既有共性特点,又各有特色。鲁教版的节首“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欲望,“单元活动”紧扣学习主题,注重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技能、方法和技术手段。人教版节后“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达到学以致用,激活课堂的作用。中图版的节首“探究”,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拓展地理思维,提高探究能力,“学习指南”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也是探究活动的着力点,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要,互补借鉴穿插使用。
本文标题:灵活用好各种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1164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1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