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地理(星球版)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丰富新颖的图像和“读图(66幅)”“活动(56个)”“阅读(63个)”“思考(22个)”四个板块的编排,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优势。一年来,笔者在教学中试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新教材特有的 “魅力”,吸引学生自主、合作、快乐地学习,做了一定的尝试。
1、利用图像或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一种积极的 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七年级地理新教材,各单元增添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在课文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的示意图、模型图 、剖面图、统计图、饼状图、组合图、素描图以及漫画等共562幅,约是旧教材的两倍多。这些图像与课文结合紧密,起到了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解文、以图代文,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的作用,有浓厚的趣味,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助相应的图像或音乐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例如笔者在教俄罗斯一课时,播放媒体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为背景音乐,屏幕上滚动呈现“莫斯科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在好奇中开始学习。优美乐曲回荡在教室,视频、动画、代表性图片等强大的信息的呈现,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新的期待,为主动学习新课营造了最佳的课堂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利用图像指导学生,由“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会学”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需要,而且从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来看,学生只有“会学”,才能真正具有参与学习过程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利用课本中种类多样的图像指导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会学”地理的能力方面下功夫。例如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课时,先指导学生把空白图(轮廓图)画出来,然后要求学生把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编上序号填注到空白图上,分组由一个同学指编号,轮流述说地理事物(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自主学习,一堂课至始至终动脑、动手、动口,紧张兴奋。课后学生说:“这样学习,我们越来越会学,不用死记硬背。”
3、利用“阅读”“思考”“活动”板块,培养学生的素质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各自的教学中正在积极进行校本教研探索。七年级地理新教材增添了“读图”、“阅读”、“活动”“思考”四个板块,正是这次地理教材改革的核心体现,为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架起了一座桥梁。
3.1.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集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为一体的综合培养教育。教材中的63个“阅读”板块,从以往应试教育的观点来看,并不属于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但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得法,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潜心指导学生阅读这一板块,使学生从中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广收博采,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读“陆地地形之最”板块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做标记,比一比,看谁先找到“珠穆朗玛峰”在哪个国家,知道在泥泊尔国和中国的边界时,学生有一种自豪感。从而领略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同时,笔者又介绍2005年5月22日我国科学家(登山队员等)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开始对“边走边长”的“珠穆朗玛峰”重新测量了“身高”,培养学生战胜艰难险阻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
3.2.启发学生“读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发展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七年级地理新教材66个“读图”板块巧妙、新奇蕴疑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点,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为营造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表现出的积极性才是持久的。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学生在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上学好地理。例如在学习《海陆分布》这课时,让学生阅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地理(星球版)新教材P32,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说,我们给地球取错了名字,它应叫“水球”,因为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到底是“地球”还是“水球”呢?谈谈你的观点。这样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了必要的地理知识。
3.3.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地理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如练习 、实验、参观、制作教具,观察天象,考察环境,进行气象观测,地震监测,地质地貌考查,举办地理活动室等,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主要方面,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七年级地理新教材增加56个“活动”板块,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笔者在教学中对这一板块所作的要求,或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从教《地球》一单元让学生亲自转动地球仪,实验昼夜交替的现像,观察北京、伦敦、华盛顿的昼夜变化情况等简单的实践活动以及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带领学生到附近农户菜地里观察豇豆藤的缠绕方向(逆时针方向向竿上爬),再把学生带到学校学生洗碗的地方观察洗碗槽的水(花)的转旋方向,(先塞好底部漏水孔,待水满槽后把塞子拔掉)让学生观察水花旋转,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想知道迷底。然后笔者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面对北极或南极让学生观察发现(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这时笔者总结:(用右手螺旋法则〔2〕)伸出我们的右手,大母指指向一方,四个指头(四指并拢)指向另一方,大母指指向北极,四个指头握拳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北半球地球的偏向力应该向右,所以说我们在跑步的时候体育教师总是要求我们朝逆时针方向沿跑道跑的缘故,就连植物都“知道”这个道理(力的缘故)。
阅读应该说是思考的基础,思考则才是阅读的深化;活动要靠思考(问题)来指导,思考(问题)要靠活动来加以证明。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的“读图”、“阅读”、“活动”“思考”四个板块,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地理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本文标题:浅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的优势与教法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1164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1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