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三国演义》中的地理知识错误举要(4)

《三国演义》中的地理知识错误举要(4)

时间:2012-02-06 15:5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许都”、“许昌”

  这两个地名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作者也知道“许都”、“许昌”实际上是指同一座城市,即今河南许昌市,但在书中一会儿是“许都”,一会儿是“许昌”,这都不准确。历史上并无“许都”这个地名,许昌在公元221年以前叫许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迁都于许县。公元221年即曹丕篡汉后的第二年,取“魏基昌于许”之义,才将许县改为许昌县,故而书中第80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及以前各回中“许都”,“许昌”均应改为“许县”。

  4、“南徐”

  书中第53、54、55回均提到“南徐”,南徐即今江苏镇江,也就是作者在53回倒数第2段中所说的“南徐润州”(润州亦为后世地名),当时称“京”,孙权曾以此为首府,这个“京”为地名专名,而不是首都的通称,按后世习惯用双名的惯例可称为“京邑”。孙权迁治建业城(今南京)后京改称京口,东晋初失淮北地,置徐州于此,后收复淮北,又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北徐州。南朝时改徐州为南徐州,改北徐州为徐州,始有“南徐”之名。

  5、“黄州”

  书中第49、55回均提到黄州,黄州始置于隋,其了东汉时属江夏郡,建安三年曹操入荆州分,江夏郡立蕲春郡辖之。

六、行政区划等级概念错误

  例如:

  1、“次日,人报九郡四十二州官员俱已到齐。”(见第34回第12段)“孔明变色曰:‘汝主……  占据六郡八十一州。”(见第54回第1段)东汉的行政区划实行州一郡(王国)一县(侯国)三级制,作者却在书中以郡领州,大错特错。

  2、“沛国谯郡”(见第1回第21段、第75回第2段),应为沛国谯县,沛国为王国,相称于郡,谯为其辖县,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为曹操、华佗的故乡。

  3、“青州太守”(见第1回第16段)、“外郡刺史”(见第3回第14段)、“徐州太守”(见第10回第9段),州的长官称为刺史或者牧,尊称使君;郡的长官称为太守,尊称府君。因此第11回中称徐州牧陶谦一会儿为“陶使君”(第11段),一会儿又是“陶府君”(第16段)是不正确的。

七、两地点间的距离严峻失实

  例如:

  1、“小沛离徐州只有四五十里,上马便到。”(见第14回倒数第3段)小沛即今江苏沛县,徐州当时治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由小沛到徐州不是四五十里而是二百四五十里,自然不能上马便到。

  2、“却说先主从巫峡建平起,直接彝陵界分,七十余里,连结四十余寨。”(第82回最后一段)。

  “却说先主自猇亭布列军马,直至川口,接连七百里,前后四十营寨。”(见第83回倒数第4段)。

  巫峡建平(郡)治今重庆市巫山县(不过书中讲亭之战时尚未设建平郡,应称宜都郡巫县),该地正当川口,而猇亭则在彝陵(今宜昌市东南)东南方约20公里处,因此上面二处所述的距离应相差不大,怎么会是一个七十余里,一个七百余里,实际上沿长江从重庆市巫山县到宜昌市亭区的距离为200公里。

  虽然说是瑕不掩瑜,但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出现这么多的地理知识错误,的确是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诚然,我们无需用历史学专著的标准要求历史小说,但正如历史小说所反映的主要人物和基本事件必须符合历史事实一样,保证它所传达的地理信息的基本正确也绝对算不上什么苛求,而是进行历史小说创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要求。尤其是对《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名著,它对大多数人的影响远赛过史书《三国志》及其它任何一部历史小说,因此,我们必须对其中的谬误加以全面订正,否则将会弄得谬种流传,混淆视听。


  本文标题:《三国演义》中的地理知识错误举要(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1140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1140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三国演义》中的地理知识错误举要(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三国演义》中的地理知识错误举要(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