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作文指导
当前位置: > 作文大全 > 作文指导 > 第九讲--儿童的言语表达和表象活动

第九讲--儿童的言语表达和表象活动

时间:2011-11-08 07:2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甲: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最后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一交际工具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语言表达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儿童作文的质量。

 

从心理学角度看,遣词造句,运用语言表达是思想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不少儿童有时会产生心理障碍,发生一些困难。比如,有的儿童,原以为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很“清楚”,但当他提笔行文时却变成了云中树、雾中花,一片朦胧;有的儿童感到他所说的、写的,并不是他所要说的、写的,出现了一种语不达意的现象……

为了提高儿童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思想外化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时的困难,我们应该对儿童言语表达的心理生成过程及其特点作些探索。

乙:袁老师,在您这段话中,提到“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为了讨论的方便,您是不是先对这两个概念作一些简要的解释。

甲:好。语言和言语是彼此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语言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它是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而产生和存在的。语言主要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则被称之为言语。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说话作文是人在大脑活动的控制之下,通过发音器官或手的动作把言语说出来或写下来,是言语的表达过程,称为表达性言语;听话、阅读是言语的感知、理解过程,称为印入性言语。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掌握和使用语言的过程等等,也就是说主要研究言语。

(一)表达性言语的心理生成

乙:这么说,就作文教学心理学而言,主要是以表达性言语为其研究对象了?

甲:是的。就说话、作文的个体来说,表达性言语是怎样生成的,它的心理操作程序是什么?心理学界相继出现了许多学说。

乙:记得美国语言心理学家乔姆斯基主张把人的言语活动划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两部分。所谓“表层结构”是指人可以直接感知的东西,大致相当于外部言语,而“深层结构”则指不能被直接感知,要根据间接材料证明其存在的东西,可以看作是思维等,乔姆斯基指出,要从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上来理解言语的生成、运用。

甲:前苏联的一些神经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临床测试,将表达性言语的生成过程大体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表达性言语的起始因素是想要表达或交流的意向。愿望、动机、目的,人若没有表达的愿望、动机、目的,显然,他就不会说出、写出有意义的话来。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前几次,我们已作过简要分析。

第二阶段,出现一种以片断性和简略性为特征的、词汇贫乏、语法结构残缺,但却粘附着丰富的心理表象内容的内部言语。

第三阶段,从压缩而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思想、内部言语、表象向展开的、具有规范的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感知、理解的外部言语活动形式转化。

从这些心理学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儿童语言表达的高下优劣,一方面取决于他们表达或交流的动机、愿望的丰富、充实和强烈的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他们的心理表象活动、内部言语的水平及外部言语的能力。由此可见,儿童遣词造句,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所涉及的就绝不仅仅是词汇积累多少或句式运用巧拙的外部言语形式的问题了。

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我们要研究儿童遣词造句的语言表达问题,首先必须对人脑中的表象活动作些简要分析,促进表象活动的发展。

甲:您说的对!下面我们就先谈谈表象吧。

什么是表象?在心理学中,表象就是指在人的记忆中所保留下来的过去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印象,它是人的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形式。

由于小学儿童作文以写记叙文为主,作文训练要求写得具体、实在、清楚,切忌空洞、抽象、呆板。而表象又具有形象性,可以保留在人的记忆之中,表象经常与言语和词联系着等特点,这就决定了表象在儿童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中必然起到巨大的作用。

乙:袁老师,关于表象的特点,您再具体说说好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第九讲--儿童的言语表达和表象活动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九讲--儿童的言语表达和表象活动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