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自古至今,命题作文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影响深广。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当今的高考、中考制度,虽然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迥然不同,但是“命题作文”这一点仍然没有改变。就中小学作文教学来说,“命题作文”仍然是被普遍采用的重要训练形式。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命题作文也是如此,有长处也有短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命题作文对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和存在着哪些弊端,对正确地认识命题作文、从而改革作文教学、提高质量,是有实际意义的。
乙:您说得对。对任何事物都不能用静止的绝对的眼光去看待,对命题作文同样也应该如此。作为一种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它经历了漫长时期的历史考验,今天看来,它的流弊不少,但其中积极因素也很多。我国古代许多文章大家,都受过命题作文的严格训练。历史上不少名篇,也是命题作文的产物。譬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由陈皇后命题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股子京命题的。这些文章都是他人命题,因题而作,受命而作的,但表达的都是的真情实感。从古代私塾的个别教授到学校教育的班级
授课制,课堂教学、“命题作文”方式一直得到普遍采用而又经久不衰。这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有着心理基础。
(一)命题作文的心理基础
甲:命题作文的心理基础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命题作文是以“他人出题、依题作文、受命作文”为特点的。在中小学,一般是教师出题目,学生依题目作文。这样的训练方式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许多方面是相适应的。首先,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整体看,他们在行动上尚未能完全控制和监督自己,他们的认识能力处于稚嫩状态,他们刚刚跨出作文训练之门。在这种情况下,作文训练就需要有一定的办法来控制他们。而命题作文目标明确,除一些教师盲目命题,脱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望题兴叹,无从下笔以外,良好的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写什么,运用什么方法等等,其目标是很明确的。这样,命题作文就成了控制学生作文训练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
乙: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曾说过:“……惟恐学生有所积蓄而懒得发表,或打算发表而懒得在技术上用工夫,致与养成两种习惯的目的相违反,于是定期命题作文。”在这里,叶老以简洁的语言中肯地论述了命题作文的心理学根据。
甲:其次,从激发学生作文的动因看,命题作文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完成规定的作文训练任务,努力克服惰性。往往作文题目出来之后,学生的思想情绪为之一振,注意力特别集中,意志也将会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很有帮助的。
再则,以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看,命题作文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思绪,启发学生展开思路,引导学生围绕题目的要求去思考表达。特别是小学生,分析思维还不发达,如果作文没有题目,叫他自由作文,不少人往往会不知写什么才好,就会如大海捞针,理不出一个头绪来。然而,一个好的作文题可能一下子就把学生记忆库房里的表象激活起来并有机地集中起来。这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乙:我们如果从课堂教学方式和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来看,命题作文,教师一般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阅读教学,按教学计划进行安排的。因此,训练的计划性较强,比较适合于统一要求的集体教学,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甲:正因为有上述的种种原因,命题作文过去、现在都对儿童习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既然是他人命题,就很难完全符合作文者的实际。再则,命题作文有限定性的要求,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还有,命题作文一般对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都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如果指导不当,违反了命题作文的心理学要求,往往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限制了他们的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