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孩子,我们聊聊好吗》这篇文章后心情颇不平静,‘孩子,我们聊聊好吗?’这近乎就是一种乞求啊!我仿佛看见许多企盼的双眼,可为什么父母子女都希望沟通、合作,结果却事与愿违?”今天,我以一个母亲、一位教师的身份和大家聊聊,说说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谈谈我对“如何与孩子沟通”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一边是父母盼子成才的沉甸甸的关爱,一边却是孩子们对这份爱的排斥和抗拒。是什么阻碍了两代人的沟通,父母和孩子,成了两本互相读不懂的书呢?我想用三个字来概括:忙、盲、茫。
忙,父母子女双方都忙
[现状]父母整天埋首于工作、赚钱,不少孩子甚至很少和父母照面。我儿子小学时有位同班女同学,爸爸为了生意上的事,时间几乎是在飞机上度过的,每一次“飞”到家,就问女儿学习成绩,成绩不好就是一顿打,打完了又“飞”了,长期这样天上、地下,父女之间行同路人!
家长忙,孩子也忙。有位儿童教育家是这样描写一个小学生的一天的:
“早晨在爷爷、奶奶的催促下胡乱吃过早饭,风风火火赶到学校,4小时后,爸爸等在校门口,像保姆似的把他带回家,路上不允许他看看花,摸摸草。中午,急急忙忙用过午餐,接下来是15分钟练大字,然后被迫睡午觉。下午在爷爷的监护下来到学校,本来有节文娱活动,却被语文老师挪用了。下午五点半回到家里,孩子已经是疲惫不堪。然而,还有家庭作业等着他去完成。更叫人厌烦的是,还要练一小时钢琴。”
这样一天又一天,到了周末他们又背上沉重的画夹、曲谱,在爷爷、奶奶们的陪伴下到少年宫练习各种乐器、书法、绘画等。一周又一周,一年又一年,等你发现身边那爱黏糊的小跟屁虫不黏糊了,那饭桌上滔滔不绝的小麻雀不叽喳了,此时,你要和他聊时,已是铁将军把门———“无聊”,这时你才急了:这孩子究竟怎么了?
[思考]作为父母,您应该反思是不是很长时间没有和长“大”的孩子交流了?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建议]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痛苦和欢乐,有自己的感悟和发现。因此,当我们感到琐务万端、压力很大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孩子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存在,抽个空,和孩子聊聊,听听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也能促使孩子思考生活。
盲,家长教育方法盲目
[现状]多少家长舍得为孩子花钱,却舍不得花时间花心思跟孩子沟通。喋喋不休的说教,长辈意识为主,一味自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都是爱你的”。
在学生座谈会上,学生们说干涉个人隐私的母爱是他们最难以接受的。有学生说:“为什么带锁的日记这么流行,就是因为妈妈们喜欢偷偷翻我们的日记,明明是侵犯了我们的隐私,嘴上却还要说是关心我们,怕我们学坏。”不少孩子有这样的看法:“每当我和爸爸的意见不一致时,他都以势压人,不让我说话,有的批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一位中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在我遭遇挫折、情绪低落之际,我渴望你的关怀和鼓励,而你却给我冰冷的目光;在我满怀憧憬、把握成功之时,我需要你的赞赏和肯定,而你却扔下一句‘不要骄傲’,吝啬得不给我一点信心……你要我努力读书,用智慧和勤奋谱写生命最绚丽的篇章,妈妈,我真遗憾,你却不是我最好的读者。”
有的学生反映,不少家长懂得考试前不给孩子施加压力,可是一考完就不一样了。父母把“憋”在心里的话连珠炮似的“发”出来,一会问“试题难不难”,一会又问“考得怎么样”,三句不离“考试”。他们知道其实父母这样也是关心自己,但考试完他们却实在不愿意再提考试的事。因为说差不行,说好也不行——说差,父母肯定又?嗦;说好,又担心言过其实。惟有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整天把自己闷在房间里,尽量不与家人交流。特别是高考、中考完这种现象更为突出,许多考生表示,现在最不愿意呆的地方就是家里,而最不愿意见到的人则是父母。所以他们宁愿在快餐店中啃食汉堡包,也不愿意回家喝老妈煲的老火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