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阶段,呼和浩特附中一名高一学生跳楼自杀,原因是考试成績总在前十位徘徊,而难以像在初中时那样拔尖,故而选择了自杀这一绝路。据说,学生家长认为附中是青城名校,群英荟萃,也曾劝慰孩子不必计较排位。然而这位学生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境地,跳楼前还曾用刀自残、自杀而未果,滴滴殷紅的鮮血浸染了散乱的课本。另有一名老教授的儿子,上了重点大学之后,因为考试分低,学校要他留级,他就离校出走了。现实生活中,除这些遇挫折而自杀、出走的典型事件外,青少年中其它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也很高,在独生子女身上尤为突出。究其根源,这种结果与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对挫折的适应力有直接关系。
现代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缺少甚至没有应激和磨难,适应力从何而来,遇到挫折又怎能输得起呢?笔者认为,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一受挫就败而是耐挫能磨,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应激和挑战。笔者认为:
首先要转变成人对挫折的消极认识。
长期以来家长们普遍深信,儿童年龄小心理承受力差,因而只能接受良好的环境,误以为“挫折”只能使孩子痛苦、紧张,故而把挫折看成是百害而无一利必须给予杜绝的东西。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儿童。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孩子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故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练意志、提高适应力和竞争力的有利武器。
其次,要正确实施挫折教育
1.言传身教。生活现实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教材,父母应有选择地将自己事业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诉孩子。为儿童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和不如意树立榜样。父母对生活的热爱、执着、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是儿童面对挫折的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如一位朋友的儿子高考落榜,她语重心长地劝慰:人的一生有很多磨难,不知会有多少次失败,父母曾经失败过好多次,你这一次失败怕什么?只要不灰心,再努力就会减少失败了。
2.创设挫折情境。过于优越的环境会使孩子形成依赖、懦弱、退缩,而自尊心又很强的畸形状态。这样的孩子缺乏顽强的进取精神,经不起挫折。故而成人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让孩子获得适应能力。如:对孩子不包办一切,不有求必应;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在生活中减少享受,刻意锻炼吃苦精神;在小朋友游戏中让他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等。如让孩子明白“天外天、人上人”的道理;经常把孩子放在强手云集的大环境中(如参加各种竞赛等)去锻炼。这样既可克服骄傲心理,催其奋进,又让其在早期体验挫折,增强心理免疫力。
创设挫折情境要把握好挫折的质与量,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增强其韧性,同时又不能超过每个儿童的心理承受限度。
3.切实提高各方面能力。儿童抗挫折的能力是和知识、经验的增加及各种能力的提高成正比的,所以,成人应有意识地拓展此类知识,如逆境中成长的事例和经验,切实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他们独自战胜困难提供勇气和方法。4.培养良好的性格。对现实的态度、学习生活的目的性、自制力、坚韧性等是性格的重要内涵。成人应注意培养孩子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遇到困难应正确分析原因,迎着困难上,而不是退缩逃避。告诉孩子世上没有什么事情能把人难倒的,有了困难也应鼓励孩子独自去解决。培养孩子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遇事不能患得患失,而应达观开朗。并且帮助孩子用合理的方法疏泄消极情绪,保持孩子积极快乐的心境,具有不畏困难、坚强、自信、豁达、果敢性格的孩子对挫折的适应力强,遇到挫折也能输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