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气象洪涝海洋灾害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气象洪涝海洋灾害 > 洪涝灾害成因(2)

洪涝灾害成因(2)

时间:2015-09-16 11:1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四)河道的历史变迁

    我国河流素以多沙闻名于世,江湖河海的演变,其速度也是世界上罕见的。江河水系的演变与洪涝灾害的形成,关系极为密切。现以淮河水系的演变为例加以说明。淮河原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道,北宋时期淮河入海口在今江苏涟水县的云梯关,当时河槽宽深,水流畅通,海潮可上溯盱眙以上。沂、沭、泗河曾是淮河支流。当时淮河有灌溉航运之利,洪涝灾害较少。自1128年黄河南徙以后,黄河经由开封、兰考、商丘、徐州、宿迁合泗水入淮,由淮河入海,至1855年黄河决铜瓦厢北流止,共流经淮河入海长达七百多年之久。1578—1589年(明万历六年至十七年)为了“蓄清刷黄”,修筑了高家堰(即洪泽湖大堤),其作用是抬高洪泽湖水位,使淮河的清水能在淮阴入黄,冲刷下游河道。建成了我国最大平原水库,但终因黄强淮弱,未能改变下游淤积,反而使洪泽湖迅速淤积。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淮河大水,泗州城沉没于洪泽湖底。1851年(清咸丰元年)黄淮并涨,淮河在洪泽湖大堤蒋坝附近决口,经三河流经宝应、高邮等洼地至芒稻河,在三江营入长江,形成入江水道,从此淮河改造入江。1855年黄河改道北去,但淮河故道已成废黄河。1866年(清同治五年)测量,废黄河河底高于洪泽湖底一丈至一丈五尺,淮河已经没有入海的出路。

    黄河夺占泗河水道以后,原来统一的淮河水系,分为淮河及沂沭泗两个为废黄河分隔的水系。豫东、皖北和鲁西南等平原地区的大小河流水系悉遭破坏,沥水无出路。由于水系破坏,水灾越来越频繁,使淮河流域成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重灾区。

    黄河北流对海河水系的形成和演变也有严重的影响。

    (五)社会因素

    洪水灾害是自然态洪水异常变异造成的,属于自然灾害范畴。但自然灾害又是超常的自然变异造成的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害,因此,它既具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类社会发展,也存在引起和增强灾害发生的因素。明代治河名臣刘天和指出:“禹之治河,自大(应为大陆泽)而下播为九河,是弃数百里地为受水之区……非若今之民滨水而居,室庐、耕稼其上,一有沉溺,即称大害……古今相去不亦大相远邪?”认为人口繁衍,地域开发,灾害更易发生,治河防洪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同时,工程防洪总有一定的限度,“天有不测风云”,希望在任何水文条件下河流都不决口,显然是难以做到的。在古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要想达到充分减灾的目的,除了改造自然以造就人类生存的适宜环境之外,在许多方面,不得不调整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适应自然规律,达到减轻灾害损失的目的。


  本文标题:洪涝灾害成因(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aihai/1040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aihai/1040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气象洪涝海洋灾害:洪涝灾害成因(1)
欢迎你对洪涝灾害成因(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洪涝灾害成因(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