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时间:2010-12-17 13:1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 试验修订稿 ) 》(以下简称计划)中规定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 并作为高中段的必修课程,从 2001 年秋季学期起实施。

  对研究性学习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即称其概念尚未形成一致看法, 从学术概念角度讲,研究性学习按其不同起源进行学术争鸣是有益的,这会导致对研究性学习科学全面的认识;从学校课程角度讲,就必须按“计划”的要求,“指南”的规定,来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研究性学习,避免 课程实践的随意性,只有如此 才会收获预期的成效。
  课程观下的“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以课题和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促使学生的 个人见解的形成, 培养其 探索能力、控制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学习活动过程 ,它 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应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在此,需明确的一是在教育心理学中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不是互为相反的概念范畴,前者对应发现性学习,后者以课程形态论是一个学习活动过程,以学习方式论兼有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两种形态,是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学习,循着“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案、实施过程、成果评价”的路线进行学习,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和手段,而获得成功的过程。二是研究性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基础,某种理论做指导,克服知识、方法和能力上的遇到的困难,来获取学生自己的结论,其中正确的结果能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出色的方法能丰富学习者的阅历。三是在学校教育系统中 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有如下(表 1 )的区别和联系。
    表 1
                    区别                              联系 
   学科课程   逻辑体系,间接经验为主     研究性学习拓展,加深学科领域教与学 
  研究性学习 活动体系,直接经验为主     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总而言之,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见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 。它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而采取的课程改革行动。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在于“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丰富学习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模式来说,是全新的。它使学生重新认识了学习和自我,极大地释放了学生探究现实世界的主观积极性,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巨大潜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独立思考与自由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不在是绝对的权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必将导致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学校评价学生不再只凭借学科成绩,评价的重点将由关注知识记忆转向重过程、重参与、重创新、重激励,真正实现了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
  本文标题: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ansuo/2204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ansuo/22046.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