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业专业化生产与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极大。中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不同地区适宜从事的农业生产种类各不相同。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此相适应的农业生产专业化,还有利于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更快、更大规模地采用新技术。同时,专业化的生产可以优化当地的生产和经济结构,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专业化的生产更适应市场经济,同时也要求应有适度的生产规模。对于农业生产而言,首先是土地的规模经营要适度。
一、农业专业化生产
(一)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必然性
农业生产专业化是按各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及农业生产各部门和各种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只经营某项生产环节。农业生产的这种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就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可分为地区专业化、企业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等三种类型。农业地区专业化是指一个地区专门或主要从事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的生产或加工。例如,国外的玉米带、小麦带、葡萄区等。中国虽还没有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区,但我们通常所说的粮区、棉区、蔬菜区等,就是一种专业化水平较低的农业专业化区域的雏型。农业企业专业化是指一个企业专门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例如,小麦农场、玉米农场、奶牛农场、养鸡场、各种专业户(专业村)等。工艺专业化是指专业化程度更高的专业化形式。一个企业不是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而是仅仅完成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业。如种植业中的良种场、机械作业服务公司、植保公司,以及肉用鸡饲养业中的种蛋场、孵化场、育肥场等。
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
1.农业生产专业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区、各生产单位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合体,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根据农业生产各部门和各项生产的生态适宜性,合理进行地区布局,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充分发挥各地区、各企业的自然条件优势和经济优势,做到以同样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2.农业生产专业化有利于农业技术改造,促进农业机械化。“小而全”的农业生产,项目多、规模小,要充分发挥机械的优越性是不可能的。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可以使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生产项目减少,生产规模扩大。这样可以减少使用机械的品种、数量,提高机械利用率,为经济有效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
3.农业生产专业化有利于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农业生产的工艺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育种、播种、管理、收获、贮运、加工,各种作业所需的科学技术是不同的。“小而全”的生产方式使这种情况更加复杂。实行专业化生产,农民专门从事某一种或几种作物生产,便于集中精力学习和提高某种产品的生产技术,积累经验,这就可以使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较快地提高,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对于干部来讲,有利于更快地熟习生产,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成为内行,实行科学领导。
4.农业生产专业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小而全”的生产结构是一种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结构。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各地区各企业都成了社会生产的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作用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本地区、本企业的范围,这就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农业生产专业化既可以使发挥局部优势成为现实,又可以加强各地区、各企业在经济上的联系,使生产结构趋于合理,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系统的功能和效率。
另外,农业生产专业化有利于农村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由于农产品具有体积大、数量多、不易贮存等特点,因此农产品的就地加工是经济布局的重要原则。只有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才能有较大批量的农产品可供加工,农村的农产品加工业才有发展的物质基础。
总之,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是商品性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实行生产专业化的特点和应遵循的原则
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业化水平将不断提高。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专业化都是由他们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决定的。中国实行农业生产专业化,也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第一,中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现代化的物质技术装备程度不高。第二,科学技术水平较低,控制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第三,农业生产自给性所占比重较大,农产品商品率较低。第四,交通运输条件较差。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布局农业生产,实行区域化、专业化过程中要考虑如下原则:首先要把专业化与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结合起来。其次,要把商品性生产和自给性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在搞好主导部门生产的同时,对体积大、不耐贮藏、不便运输,人民生活又必需的农产品,在一定的较大经济区内应该做到基本自给。第三,在步骤上要采取积极稳妥的做法。就是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积极朝着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但一定结合中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步子要稳妥,要从实际出发,要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步实现专业化、区域化。
(三)建立农产品商品的生产基地
要逐步实现具有中国特点的农业生产专业化,除合理调整目前的农业生产布局外,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使一些生产部门相对集中、合理布局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它有利于迅速扩大农产品的商品生产,以保证社会对这些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有利于合理利用各地的农业生产自然资源;有利于摸索和积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有利于为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农业结构,逐步实现全国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准备条件。由传统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重点地建设各类商品农产品基地,是逐步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扩大商品农产品产量的战略性措施。在当前国家和集体经济的投资能力都还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在重点地区抓好商品粮、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和林业基地建设,才能使有限的资金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专业化水平。
建设农产品、商品基地,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选择最适宜的条件。首先要根据自然条件确定某种作物的最适合区、适合区和不适合区。但对一个地区来说往往不是只适宜一种作物,究竟建立哪种基地好呢?这就要在自然条件范围内分可代替条件和不可代替条件。如橡胶是热带植物,中国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以外,很少再有适宜的地方,海南便是具有生产橡胶不可代替的自然条件。此外,还应该区分特殊有利的自然条件和一般有利的自然条件。我们可以利用特殊的小气候、水质、地形、地貌和土质生产某种特产。
除去选择自然条件外,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是把自然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必要保证。必须综合考虑,才能将最好的地区确定为基地。
2.对将建立的基地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农产品商品基地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提供商品能力的分析,包括商品总量、商品率、提高商品率潜力的分析。二是经济效果分析,包括产品成本、亩产值、亩净收入、亩纯收入,并与其他地区比较,还要分析基地建立后农产品综合利用情况,建立加工工业的可能性及建立后给本地区带来的经济效果。另外,基地建立后由于产地与销地分离,就必须分析运输条件、运输成本,基地的生产费用加运费必须小于消费地区自己生产的费用。
3.基地的建立要保证集体和农民得到实际的物质利益。物质利益是动员农民建设基地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只有农民有积极性,基地才能顺利发展。保证农民的物质利益主要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利用率,帮助基地发展各种工商企业,转移农业劳动力,提高基地农业的规模效益。
4.要正确确定专业化程度。专业化受农业生态平衡、农业生产各部门的相互关系的制约。建立基地就要打破原有的生态关系,建立新的生态关系,根据农业生产各部门的互助、互补的关系建立新的农林牧结合的体系。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劳动生产率不高,交通运输条件较差,故商品基地的专业化程度不能太高。基地还应该有适当的自给性生产部门。为了做到经济合理,这就要对专业化程度进行经济效果分析,找出最优方案。
本文标题:农业专业化生产与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nongye/1155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nongye/1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