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第四节 地理学科的价值观教育
地理作为一门旨在解释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学科,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价值观教育因素,是进行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8.4.1 人地协调的价值观
在人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地球上除少数地区外,已没有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环境了。当我们把地球当做人类之家来考虑时,就不能不考虑人对环境所起的作用,也不能不考虑环境对人所产生的影响。就人类对环境所起的作用来说,它既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也有消极的破坏性的一面。发挥环境的建设性作用,避免其破坏性的作用,改善并恢复已被破坏的环境,已成为现代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地理学科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阐明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发展的永恒目标和核心线索。
人地协调的价值观主要包括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地观等主要方面。
8.4.1.1 人口观
人口观是指从 “质”和 “量”上认识到 “人口激增”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以及给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所带来的压力。
进行人口观教育的主要素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长快慢方面。有关人口数量的多少、人口密度的大小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促进或延缓作用等素材,包含 “只有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素质和合理的人口结构才能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价值观。
【案例8-4】 印度、中国和法国的人口政策
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有的国家实行了生育控制政策,例如,我国就采取经济奖励、教育普及等方法来控制人口的增长。我国把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但是,现在有的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这也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为此,有些国家还采取措施鼓励生育,例如,法国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十个以上多子女家庭享受各种津贴。
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方面。例如,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有限的土地资源由于人口激增仍处于不断减少之中;人类过量引用地表水导致河、湖干涸,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源枯竭,水源因严重污染而不能使用。
【案例8-5】 教材编制中对滥伐森林内容的设计
热带雨林的大面积消失,用来说明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形成了各种困扰和压力,危及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这是进行地理观点教育的重要素材。香港中学地理教材 《活学地理》对此作了如下设计:
用卡通人物对话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热带雨林正在遭受严重破坏的事实:
基础数据:1995年,热带雨林的总面积为1700万平方公里。
卡通动物:“你们再也找不到我们了!”
卡通人物1:“我们每年失去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
卡通人物2:“我们的家园正在消失!”
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① 热带雨林每年被砍伐的面积有多大?这个面积是香港土地面积 (1097平方公里)的多少倍?
② 如果继续以这样的速度砍伐树木,我们会损失什么?
③ 动植物品种减少会带来什么后果?
④ 试说说砍伐树木对以下两方面的影响:a?居住在森林的土著 (居民);b?全球气候
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方面。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形成了各种困扰和压力,危及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如森林植被被大量破坏,生物物种急剧减少,环境污染空前加剧等等。运用这些素材,可使学生意识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到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承担个人应担负的责任。
本文标题:地理学科的价值观教育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xue/2205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xue/2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