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黄土高原志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黄土高原志 > 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质构造(4)

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质构造(4)

时间:2013-03-02 23:0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胡家村组(T3h)
   该组相当于原T3Y3,出露于铜川、黄龙、延长、绥德、神木窟野河下游,府谷等地。取名于延长县胡家村,为延长油矿主要含油层,岩性为浅灰绿、肉红色块状中、细粒砂岩,与深灰色泥岩互层,夹黑色页岩及煤线。南厚北薄,南细北粗,由耀县走马湾往西遭受剥蚀,至彬县一带残留厚度已很薄。铜川一带厚547米,延河地区厚328米,窟野河一带厚210米。
   该组按岩性粗细,从下往上可分为三段,岩性为细—粗—细。以铜川剖面为例:第一段为灰黄、灰绿色泥页岩、黑色页岩、油页岩,夹黄绿色细砂岩、粉砂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砂岩单层较薄,第二段以灰绿、黄绿色厚层或块状中一细粒砂岩为主,夹黄灰、黑色页岩及油页岩;第三段为黄绿、灰黄色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夹少量薄层细砂岩。
   永坪组(T3Y)
   该组相当于原T3Y4,出露于铜川柳林沟、黄陵及延长、清涧、米脂等县城以西,佳县佳芦河、神木秃尾河、窟野河等地。在耀县衣食村以西全部遭受剥蚀。岩性单调,为灰白、灰绿色中—细粒厚块状砂岩,夹灰黑、蓝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砂岩含黄铁矿结核。厚度铜川100米,子长188米。神木窟野河95米。因产油而得名,含植物、介形、瓣鳃、叶肢介等化石。
   瓦窑堡组(T3W)
   该组相当于原T3Y5,出露于宜君、富县、子长、榆林榆河堡至神木、府谷一线。取名于子长县城瓦窑堡。厚度186~412米。含植物、瓣鳃、介形、叶肢介、鱼等化石。以子长清涧河剖面为代表可分为如下五个段。
   第一段(T3W1):为含煤层、炭质泥岩的砂泥岩互层,夹泥灰岩透镜体,厚117米。
   第二、三段(T3W2+3):浅灰色中厚层粉、细砂岩,与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夹煤线及薄煤层,中下部夹泥灰岩,厚99米。
   第四段(T3W4):灰白色块状细、中粒长石砂岩,与深灰色一黄绿色砂泥岩互层,夹煤层及煤线,厚82米。
   第五段(T3W5):底部油页岩、黑色页岩、向上砂页岩互层,中上部浅灰色厚层块状砂岩,厚80米。
   2.侏罗系(J)
   仅有下统和中统,上统缺失。
   (1)下统为富县组(J1f)
   富县组分布在府谷、神木、子长、延安、富县一带,富县以南地区只在井下零星见及。其岩性、岩相和厚度变化都较大,在神木县以北,主要为浅湖相沉积,在子长、富县一带,主要为河流相的紫红、黄绿色砂泥岩。其它地区一般为残积,保存极薄。厚度0~142米。含鱼类、叶肢介、瓣鳃类、植物等化石。富县组与下伏三叠系呈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接触。
   (2)中下统—延安组(J1—2y)
   延安组分布在府谷、神木、榆林、子长、富县、旬邑、麟游一带。在大理河以南,葫芦河以北为无煤沉积,其余各地均为煤系。从下住上可分为宝塔山段、枣园段。厚度变化较大,14~277米。葫芦河以南,由于后期剥蚀,地层有缺失。
   宝塔山段:主要分布在富县以北、子长以南地区。岩性主要为河流相的灰黄、灰白色巨厚一块状中至粗粒含长石砂岩,夹含砾砂岩,底部为灰绿色含砂砾岩和砾岩透镜体,上部含透镜状泥岩,其中偶夹煤线或炭屑,发育大型斜层理,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厚度变化较大,吴旗、志丹、延安一带最厚88~98米,向南、向北均变薄,洛河以南缺失。
   枣园段:主要为湖泊沼泽或河流后沼泽相沉积。岩性为灰白色长石砂岩,含长石砂岩及灰黑色页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夹粉砂岩,顶部为蓝绿色(局部为紫红色)砂泥岩互层。含油或夹煤层。富含植物或瓣鳃化石。厚度较稳定,无定河一带为227米,洛河为147米,沮水为98米,铜川沙窑子为14米。枣园段到铜川焦坪一带只剩下煤层和顶底的灰绿、绿黄色泥岩。
  本文标题: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质构造(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gtu/4522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gtu/4522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质构造(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一节 黄土高原地质构造(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