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巧点拨2--审题立意的技巧要义解读(2)
时间:2013-05-21 12:3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2008山东高考,23)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该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有两个关键:第一,把握“春来”和“草自青”两者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春天的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天,受到过摧残、伤害,经历过磨难,可能面目全非,但是,春天一到,芳草碧天涯。第二,需要采用虚实错位法,虚题实写,找到恰当的本体。因为该命题是比喻式的,纯写春天和小草,文章会太浅,没有什么新意,缺乏深刻性。在审题时,可抓住话题中“春”代表着希望和机遇,“草”表面上是弱势的,但“草”的绿代表了希望,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一定有希望,“自”则有顽强追求的意味,“青”描述的是一种结果,可以理解为成功了或者目标实现了。
(2)实题虚做法也叫做小题大做法。实题都是比较小、比较具体的题目,因此,审题时,总给人一种难以深入的感觉。这种题目必须小题大做,化实为虚。如:以“向日葵”为题目作文,如果只是实写向日葵的成长情况,不免有些肤浅、幼稚,应由“向日葵”展开联想,想到像向日葵一样的事物,深化文章立意。
在实际作文中,虚实错位的审题方法的应用是广泛的。譬如“妈妈的笑”“秋叶”“春雨”“路”“笑”“灯”“家乡那条小溪”“攀登”“礼品”“目标”“明天”“时间”“心愿”“生活中的辩证法”“在红旗下”“面对茫茫宇宙的思考”“人生”等题目,运用虚实错位法去审视,才能明确立意,言之有物,有血有肉。思维方向对头,目标明确只需一两分钟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4.联系背景法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要求知事物的本源,自然离不开事物产生的背景。分析课文要介绍时代背景,评价人物要联系历史背景。作文的审题也一样,分析一道考试作文题,都要和当时的形势联系起来,因为一道好的作文题与时代背景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作文题和时代精神是息息相通的。虽然有些作文题,孤立起来看,很难下笔,不知道怎样立意,但是运用联系背景法审题,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能找到最佳立意。如:
(2008四川高考)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这是一道独词类话题作文。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国人悲痛,世界垂泪”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很容易就与地震灾情联系起来,很快审清题目,确定立意。许多令人动容的考场作文,就是考生联系时代背景,紧扣汶川大地震完成的。
总之,人们的各种思想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把作文题放到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用时代的观点去看问题和分析问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不会走题。只要去认真分析一下历届高考得满分的作文,就会发现这个规律。
5.文字改造法
有些题目,命题者为增加题目的新奇性或文学色彩,故意转弯抹角,甚至故弄玄虚,以增加审题难度。碰到这类题目,不必慌神,只要对原题的文字稍加改造,就可以化神奇为平易,很快明白题旨,完成审题任务。如:“这是真的吗”这个题目。命题者确实动了一番脑筋,题目能给人一种新奇感,也有一定的迷惑性,初看不知如何下笔,但只要对原题的文字稍加改造,使题目变成“这件事是真的”或“这件事不是真的”,该写什么就很明白了。同时,题目使用反问(也可以理解为设问)的形式也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增加了审题难度,通过文字改造,把原题目变为陈述句,化艰难为平易,题旨一目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