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若遗址的遗迹主要是房屋基址,共28座,面积约1万平方米。房基一般是挖成半地穴式或直接在地面上筑成。房屋的地面是用草拌泥抹平后烧烤形成的,比较坚实。居住面中央有灶坑,用来烧饭和取暖。墙壁是用石块垒砌,或为木骨泥墙。各个房屋的形状、面积、墙壁和顶部构造都不尽相同,因此房屋构筑的难易程度和功用亦有所不同,这也反映出卡若的先民们已熟练地掌握了各类房屋的建筑技术。一些房屋的构造比较特殊,比如第5、12和30号房屋周围采用了“擎檐柱”,就是用来承托屋檐悬挑部分的檐下柱子,这至今仍是藏族建筑的特点之一;又如下22、29是一个大双室房屋,面积近70平方米,是卡若遗址中面积最大的房屋。
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器.这是先民们使用的生产工具。石器分打制石器、细石器和磨制石器三大类,其中以打制石器数量最多。石器的形状和大小各异,可作钻刻、切割、刮削、掘砍、敲砸之用。卡若先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主要是陶制的罐、盆、缽,种类虽然简单但用途很广泛,比如陶罐的形状繁多,大小不一,可作汲水、煮食和储物之用。比较特殊的是一件双体兽形罐,线条圆浑,古朴生动,既是实用物,又是一件很好的艺术品。多数陶器上有刻划或剔刺的装饰图案,图案一般为几何形,有平行线、三角纹、菱形纹、戳点纹等。遗址中出土的装饰品,是用石、玉、骨、贝等原料制成,种类有笄、项饰、镯、垂饰等,装饰于发髻、项、胸、腕等部位,反映了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装饰品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磨制精细,表面很光滑,代表了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
卡若先民从事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狩猎和农业。遗址中出土有狐、马鹿、狍、藏原羊、鬣羚等动物骨骼,它们是人们猎取的主要对象。
卡若遗址出土的遗迹和遗物表现出较浓厚的地方色彩,因而被命名为“卡若文化”,作为西藏高原东部原始文化的代表。卡若文化的绝对年代为距今5000——4000年之间。这支文化既有本身的典型特征,又与周边地区及至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原始文化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它是一种吸收了西北氐羌系系统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土著文化。
卡若遗址的发掘表明,西藏在远古时代并不是荒凉的不毛之地,它为研究我国西北西南原始民族的迁徙和交流提供了新的线索。
本文标题:卡若遗址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zgly/xicang/88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zgly/xicang/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