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在广州先烈中路西例,是为纪念1911年在“三·二九之役”中牺牲的烈土而建的墓园。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了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这是孙中山领导的11次革命武装战争的第十次,由黄兴指挥,进攻两广总督署。黄兴率领百余名革命党人一举攻下两广总督衙门和军械库,但由于事先走漏了消息,总督已经逃跑,退出时即与清军援兵相遇。革命党人与清军血战一昼夜,终因敌我力量悬殊等原因而告失败。黄兴中弹负伤。辗转脱险到达香港。起义骨于林时爽、方声洞等英勇战死,被俘的革命党人也都慷慨就义。事后,清政府继续追查和处决革命党人,起义烈土暴尸街头,广州城一片恐怖。3天后,同盟会地下会员、广州记者潘达微通过慈善机构仁善堂的关系,将烈士遗骸72具安葬在臭岗,后改名为黄花岗。
1918年,72烈士之一方声洞之兄方声涛,与护法军政府参议院议长林森商议为烈士修墓事宜。方声涛负责募款修石冢墓。,林森向国民党员募款在墓上建亭立碑及在墓边植树种花。1919年春,72烈士石冢墓修成。林森又筹备在烈土墓后修建一座纪功坊。纪功坊由林森亲自设计,1919年元旦动工,1921年初完成。以后几年,林森又陆续扩建黄花岗墓,在墓园筑路植树,建半月池、石拱桥、喷水池、黄花井、大小亭台等。直到1924年,黄花岗烈士墓园基本建成。
墓园正门是一座高13米、横排3个拱门的大牌坊,上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所题“浩气长存”4个鎏金大字。一条长200多米的宽阔墓道直接墓台。墓基用方形麻石砌成,环绕着铁链栏杆。墓台当中是方形钟顶碑亭,亭内竖一云白色石碑,上刻“七十二烈士之墓”‘墓后为麻石砌的“纪功坊”,坊额为章太炎所题:“缔选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上半部以72块麻石砌成金字塔形坊顶,顶上矗立高擎火炬的自由神像。坊后还立有《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纪》的石碑,碑文详记起义经过,碑的反面刻有“烈士就义表”,记载着已查出的86位烈士名籍。碑文及就义表由邹鲁撰写并手书。
黄花岗烈土墓园占地3万平方米,到处郁郁葱葱,繁花似锦。这里是蜚声中外的革命纪念地。1961年国务院就把此地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初又对墓地进行全面修整。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冒死收殓安葬烈土的潘达微,去世后也被移葬在72烈士墓旁,墓碑上刻有“播达微先生之墓”。 1986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土墓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名为“黄花浩气”。
本文标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zgly/guangdong/7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zgly/guangdong/77.html